巫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24”预热 | 纠正对肺结核的错误认识,科学防治肺结核
肺结核主要是由结核分枝杆菌经呼吸系统感染机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因为其传染性强、传播范围广的特点使得我们在今天谈起肺结核时,大家还是会“谈核色变”,但在社会上,存在着许多对肺结核错误的认识和误解,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正确认识肺结核,提高防范意识,保护自己的健康!
卡介苗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可用的结核疫苗,对结核病具有保护作用,可降低发病风险,也是我国新生儿计划免疫中必须接种的疫苗之一[1]。现在每个孩子出生都会接种卡介苗,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卡介苗对结核杆菌的预防能力并不能达到100%。WHO研究表明,卡介苗的抗结核保护时间不超过20年,仅对10岁以下儿童中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相关研究发现,新生儿时期是否接种卡介苗与成年后感染结核病的风险是没有关联的[1]。并且,卡介苗的最主要作用是阻断肺部的结核杆菌向身体的其他部位播散,所以,它主要是用来降低严重结核病如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及致死率,而并不能有效地预防肺结核。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避免与感染者长时间接触、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才是预防肺结核的关键。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所谓可疑症状是指咳嗽咳痰大于2周。其次,PPD试验即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辅助结核病诊断的检查方式。通过皮下注射结核菌素后根据注射部位的皮肤状况来判断是否感染结核杆菌。但是,有一部分处于感染初期的患者,在身体没有呈现出变态反应时,PPD结果可出现假阴性。在此需要了解一个医学概念-增强效应,增强效应是指在没有新感染的情况下,已经致敏的机体进行第二次注射TST(PPD)时反应较第一次增强。对于远期感染者或免疫抑制人群来说,增强效应可以减少假阴性的结果,提高感染检测的敏感度,但也容易与新发感染导致的转阳结果混淆。考虑到新发感染导致的TST(PPD)转阳存在3-8周的窗口期,如果在1-3周内出现第二次反应增加,并且期间几乎没有感染结核分支杆菌的可能性,那么这种情况很可能归因于增强效应而非新发感染。针对需要借助增强效应获得准确TST(PPD)结果的人群,可以在第一次PPD检查后1-3周内在另一只手臂上再次进行PPD检查,并且以第二次结果作为判定感染状态的依据[2]。
因此,就算PPD检查结果为阴性,但有比较明显的症状例如咳嗽超过两周,却并没有伴随其他的感冒症状,或者出现咯血等情况,都应该及时进行胸片、胸部CT等检查手段来进一步排查明确。
只有活动期的肺结核才具有传染性,活动期肺结核患者的痰中带有结核杆菌,痰液排出体外就会传染给其他人。而排菌与不排菌的患者各占一部分,并且一般来说,肺结核患者在接受规范治疗2-3周后传染性就会明显降低,1-2个月后,症状会明显好转,间隔30天连续2次痰培养结果为阴性即痰菌阴转[4]之后便不会有传染性了。另外,对于健康人来说,不是感染了结核杆菌就一定会发展为肺结核,正常的人体免疫系统有将入侵的结核杆菌消灭的能力,当我们免疫力较差时,就给了它趁虚而入的机会,才有可能发展为肺结核。所以,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适当的锻炼以增强免疫力是十分有必要的。
有时我们可能错误的认为,肺结核仅需短期治疗即可痊愈。事实上,肺结核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系统性的治疗,通常需要持续服药6个月以上。抗结核治疗要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原则。早期病变中的结核菌生长繁殖活跃,抗结核药物的抗菌作用强,越早治疗效果越好;联合使用作用机制不同的抗结核药物可以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增强疗效,也可减缓和减少耐药的发生;适量是指按照抗结核药物的药效学用量,能使药物发挥最强抗菌作用,收到的疗效最高、产生的不良反应也最少;规律是指要按照医生规定的药物、用量、次数、疗程用药,规律用药是减少耐药和复发,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全程指要完成医生规定的疗程,不能自行缩短疗程或提前停药,也不能任意延长治疗[4]。完整规范地完成治疗过程对于根除病菌、预防复发以及阻断传播链条非常重要。
前面我们提到了治疗的原则要遵循适量、规律,要按照医生的治疗方案用药,不充分治疗导致的自然选择的耐药突变将会使结核分枝杆菌变成耐药菌株,随着敏感结核菌被非最佳方案杀死,耐药突变菌株变成优势菌株[5],这将会使治疗难度变大,效果也会更差。所以说,症状缓解并不意味着病灶内的结核杆菌就被完全杀死了,如果此时减少服药量,那些未被杀死的结核杆菌便会趁机大量繁殖,再次卷土重来,因此,一定要按照医生的治疗方案规范服药,以免之前的治疗功亏一篑。
首先,我们要清楚复发的含义,复发是指过去有明确的结核病史,完成规定的治疗疗程后医生认为已治愈,现在重新发病的患者[4]。
很多人可能会疑惑,为什么不能继续使用同样的治疗方案?是因为经过长时间的抗菌治疗后,你身体内的结核杆菌很可能已经对上次的药物产生耐药了,而复治肺结核作为一种初次治疗失败、治愈后复发的肺结核,其耐多药发生率远高于初治肺结核患者,而耐多药肺结核的治疗时间长、治疗难度大、治愈率低[3]。如果继续使用相同的药物,很有可能没有治疗效果,为了降低发生耐药、耐多药的风险,应该重新去医院就诊,制定新的治疗方案。
结 语:纠正对肺结核的错误认识,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健康意识和防范能力,也有利于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参与肺结核防控工作,通过正确的认知,共同为预防和控制肺结核作出贡献,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作者:辛玉
审核:张文
参考文献:
[1]吕恒梁,张馨,张文义,等.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既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疾病监测.2023.12.12网络首发
[2]何翼君,张浩然,辛赫男,等.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的应用及其优化[J].中国防痨杂志,2021,43(3):204-210
[3]王茂军.复治肺结核患者耐多药的风险因素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7,22(12):2243-2247
[4]中国疾控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结核病防治工作技术指南[R].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5
[5]中国疾控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临床中心.耐药结核病临床医生使用指南 第二版[R].2008
转载:巫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