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防蚊灭蚊正当时:迎战基孔肯雅热与登革热高峰期
近期,国内外部分地区的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等疾病的传播逐渐迎来高峰期,它们都是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蚊媒传染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如何通过做好防蚊灭蚊来预防这两种疾病,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临床症状相似,容易混淆,但关键区别在于关节症状、出血倾向和疾病进程。
(基孔肯雅和登革热疾病症状对比)
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传播
——都是蚊子惹的祸
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传播的媒介都是伊蚊(俗称“花蚊子”),重庆地区主要是白纹伊蚊。这种蚊子身上有黑白相间的斑纹,多在白天活动,叮咬高峰期为日出后2小时内和日落前2小时内。被携带病毒的伊蚊叮咬后,病毒会在人体内繁殖并引发疾病。值得注意的是,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一般不会直接人传人,而是通过蚊子叮咬循环传播。
伊蚊“退、退、退”
——这些妙招让你远离蚊媒疾病
通过以清除伊蚊孳生环境为主,辅以药物杀灭幼虫和成蚊,可以控制蚊虫密度,大大降低蚊媒传染病的感染风险,以下妙招请大家牢记。
伊蚊的孳生,完全依赖我们身边的积水。其雌蚊偏好将卵产在小型水体中,从不起眼的角落开始它们的繁衍。
日常生活中花盆底托、饮水机水盘、闲置瓶罐、废弃轮胎、堵塞的屋檐槽等是比较容易积水的地方。为预防蚊虫孳生,易积水的闲置容器(桶、盆、泡沫箱)要加强管理,例如倒扣放置或加盖,谨防汇集雨水。路面坑洼应填平,排水沟渠、水槽应保持通畅,确保积水顺畅流走。
水养植物、泡菜坛沿等需要日常蓄水的容器,需每周至少换水一次,并清洗容器内壁。
(1)家庭可安装纱窗、纱门,睡觉时使用蚊帐,在疫情高发地区旅居时,可用滞留喷洒的卫生杀虫剂涂抹纱窗。
(2)外出时,尽量穿浅色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面积;尽量避免在伊蚊活动高峰期(清晨和傍晚)到树荫、草丛、凉亭等蚊虫较多的地方长时间无保护活动。
(3)必要时可使用电蚊拍、灭蚊灯等,灭蚊灯一般设置在隐蔽的角落或有观赏植物、水体的阳台/露台,离地面1.5米左右,使用时尽量远离其他光源。
化学灭蚊一定要使用在国家农业农村部登记的正规卫生杀虫剂(登记号以“WP”开头)。
(1)个人外出时,可在裸露皮肤上涂抹含避蚊胺、避蚊酯的驱蚊液,儿童使用的驱蚊剂内避蚊胺含量不应超过10%,不建议给婴儿皮肤涂抹趋避剂。同时,成人一定注意不要对着眼睛和有伤口的地方喷、抹花露水。
(2)傍晚伊蚊活动高峰时,可在室内使用蚊香或电蚊液驱蚊。蚊香和驱蚊液如果在封闭的房间使用,可以杀死蚊虫,在通风处,也能起到驱赶蚊虫的作用。室内天黑前点燃蚊香或使用驱蚊液(片),驱蚊效果最佳。在天黑入睡前密闭房间使用蚊香或驱蚊液(片)至少1小时,然后开窗通风(纱窗要密闭),可大大减少蚊虫滋扰。
(3)进行室内外蚊虫消杀时,可使用空间喷雾和滞留喷洒。居民区绿化带、公园树林、农贸市场、餐厅、停车场、建筑工地等室内外空旷场地可使用空间喷雾灭蚊;防蚊设施不完善的重点场所如居民楼门洞、电梯门厅、楼道、地下室和低矮灌丛、绿篱等叶面下面等可使用滞留喷洒。值得注意的是,大面积灭蚊消杀须由专业人员实施或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
引入天敌/微生物,环保安全除蚊幼
(1)蚊幼天敌:大型水池、池塘可放养食蚊鱼,如金鱼、柳条鱼、斗鱼等,蜻蜓的幼虫(水虿)也是蚊虫幼虫的主要捕食者。
(2)微生物法:将苏云金杆菌制剂施用于蚊幼虫栖息地如下水道、排水渠等处,可杀灭蚊幼虫。
如果出现39℃以上高烧、关节痛、皮疹、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痛、明显疲乏,面、颈、胸部潮红等相关症状,及时去医院就医,如近14天内有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疫区旅居史时,就医时应主动告知医生。
来源:重庆疾控
END
编辑:李加林
一审一校:沈雪辉
二审二校:王安波
三审三校:刘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