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巫溪的街头巷尾,提起“乡村风味楼”,老饕们无不竖起大拇指。这家扎根巫溪三十载的老店,承载着无数食客的味蕾记忆。
而它的掌舵人张大成,用半生光阴,守护着最地道、最纯粹的巫溪味道。
今天,让我们走进这家老店,解码30年地道味的秘密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长辈做的菜就总觉得那么香”张大成说,“我就想做出记忆里的那些味道,那些大家都喜欢的味道”。
从这时起,张大成就开始四处留心那些乡土间流传的农家菜色,通过尝试、改良和创新,他逐渐摸索出一套极具巫溪地方特色的菜系。2016年,张大成的农家菜获得重庆市合川美食节金奖;2017年张大成本人获得中国川菜名厨白金奖称号;2018年获得第二届重庆厨师节重庆餐饮30年杰出贡献奖。张大成经营的乡村风味楼还多次承接巫溪县乃至重庆市的重大接待任务。《北纬30°——远方的家》等多档央视节目也先后采访报道了张大成和他的特色农家菜。
乡村风味楼的众多招牌菜中,“大刀豆豉腊肉” 堪称镇店之宝。这道菜在2022年入选“巫溪十大名菜”第一名,是张大成的得意之作。
制作工艺的讲究令人叹服:
选料严格:只用粮食喂养的猪二刀腊肉
处理精细:烧好洗净,入锅加水煮熟
刀工精湛:凉凉后切成大片
蒸制讲究:装盘入蒸笼蒸十五分钟
点睛之笔:出笼淋上炒好的豆豉蒜粒和蒜苗粒
这道看似简单的菜品背后,是张大成三十年功力的沉淀。每一片腊肉都晶莹剔透、黄里透红,豆豉的浓郁与腊肉的醇香完美融合,尝过的人无不念念不忘。
大宁党参汗蒸”、入选2022年重庆地标菜,”清炖黄牛肉”入选2023年重庆地标菜,”腊肉炖大鲵,粉坨坨炒腊肉,古镇鸡闹”入选重庆2024年重庆360碗。
张大成的菜肴之所以备受推崇,源于他对巫溪本地食材的深刻理解和极致运用:
巫溪腊肉:选用巫溪高山地区特有的腊肉,采用传统喂养方式(粮食、青菜、熟食)饲养的猪肉,经过传统秘制、腌制、发酵、风干,最后在海拔1400多米的高山地区使用柏树丫熏制而成。成品色泽亮丽,形状整齐,醇厚绵浓,满口留香。
巫溪土豆口感酥软细腻,还有淡淡清香。张大成围绕土豆做文章,推出了包括“锅巴洋芋”、“土豆丝饼”等特色菜在内的《土豆宴》。
传统工艺:张大成坚持古法烹制,在保持传统风味的同时,也注重与现代口味的融合。他的后厨里,老坛泡菜、自制酱料随处可见,这些都是巫溪味道的灵魂所在。
随着巫溪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许多像乡村风味楼这样的老店面临着搬迁和转型的挑战。一些老店在搬迁后失去了原有的特色,沦为普通商铺。
面对这样的环境,张大成选择了在坚守中创新:
一方面,他坚持传统工艺,保留乡村风味楼的历史底蕴;另一方面,他积极参与 “知名老店”提升计划,在保持传统的同时,思考如何提档升级。
“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巫溪特色农家菜,进而了解巫溪、关注巫溪的发展,我感到十分荣幸”,张大成总说,是巫溪农家菜改变了他的命运。而始终追求最原本的巫溪味道,则是他对巫溪人和巫溪风情最真挚的诠释。
在快节奏的现代餐饮业中,张大成三十年如一日地坚守着对传统味道的执着。他的故事,是一代餐饮人的缩影——在变与不变之间,寻找着传统与现代的平衡点。
在张大成的规划中,未来不仅要坚守乡村风味楼的老味道,还要将这些传统美食包装推广,让更多人了解巫溪美食文化。他期望与更多同行一起,打造巫溪“知名老店”的“航空母舰”,为巫溪建设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增添色彩。
营业时间:11:00-20:00
订座电话:023-51697222
地址:巫溪县马镇坝西城紫都一期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