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蚊灭蚊护健康——塘坊小学蚊媒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
盛夏时节,蚊虫猖獗,它们不仅是“嗡嗡作响”的烦恼制造者,更是多种传染病的传播媒介。掌握科学防蚊知识,是守护全家健康、安心度夏的关键。今天就带大家了解如何远离蚊媒困扰,健康一整个夏天!
人被各类携带病毒的蚊子(如按蚊、库蚊、伊蚊等)叮咬而感染的疾病有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疟疾、乙脑、黄热病、丝虫病等等,统称为蚊媒病。
登革热:由花斑蚊(伊蚊)传播,典型症状为突发高热、严重头痛、眼痛、肌肉关节痛及皮疹。
基孔肯雅热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主要经伊蚊叮咬传播。病毒在人体内潜伏期一般为 1-12 天,多为 3-7 天。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皮疹、关节和肌肉疼痛。、关节肿胀、皮疹、恶心、疲劳等。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主要通过雌性按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疟疾的潜伏期一般为7~35天。疟疾典型症状包括周期性发冷、高热、大汗,伴随头痛、肌肉酸痛等,但部分患者初期仅表现为低烧、乏力,极易被误认为普通感冒等疾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一种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经蚊虫叮咬传播,潜伏期多为10~14天,主要表现为起病急、高热、头痛、恶心、呕吐、惊厥、意识障碍、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等症状与体征。
一、个人防护
外出时穿着浅色长袖衣物及长裤,减少皮肤暴露面积;必要时使用驱蚊液、驱蚊贴等产品。避免在蚊虫活跃高峰时段(清晨、黄昏)进入植被茂密区域。
二、家居防护
安装纱门、纱窗,破损处及时修补;傍晚和清晨(伊蚊活跃时段)尽量关闭门窗,或使用纱窗通风。床铺可使用蚊帐,夜晚睡觉前检查蚊帐是否有破洞、边角是否掖好。可在家放置灭蚊灯,每周清理一次电网。
三、室内积水管理
水培植物应每3—5天彻底换水,同时冲洗容器内壁和植物根部,也可投放灭蚊幼剂或采用物理隔断方式防蚊。阳台、天台、庭院内的花盆、泡沫箱、废弃瓶罐等容器应及时清理,闲置容器应倒扣放置,储水容器如水缸应加盖,废弃容器彻底清除。空调冷凝水应及时排净。下水井进行防蚊封堵。
四、减少流行季节前往疫情高发地
关注外出旅居地的蚊媒传染病流行情况,如要前往流行高发地,期间应严格实施个人防护措施,携带足量防护用品。
五、及时就医
一旦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相关症状立即就医并告知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以便医生能够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
科学防蚊,从我做起,从细节做起。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打造一个无蚊扰的健康夏日!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