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飞机轰炸宁厂 巫溪人民英勇抗战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人民开启了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历经浴血奋战最终取得胜利。中共巫溪地方组织与巫溪人民,积极投身抗日救亡,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1年,日本侵略军出动轰炸机轰炸巫溪大宁厂,巫溪人民蒙受灾难,坚强不屈,英勇无畏,视死如归。
建立中共组织 积极抗日救亡
革命浪潮汹涌澎湃,中共巫溪地方组织传播革命,唤醒民众,发展党员,建立组织,积极抗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34年春,农坝乡赵唯等牵头组织举办民丁干部训练所,共产党员陈汉书发展了巫溪尖山马坪边的“飞地”徐家沟黄金城、黄淡仙等人入党,建立了中共徐家沟支部,成为巫溪县建立的最早党组织,吹响了巫溪抗战宣传第一支号角。
1937年,巫溪县成立了抗敌后援会,开展募捐、慰劳、救灾等工作,巫溪樵岩支部、城小特支、宁厂特支、白草坝支部相继建立,城乡的抗日救亡活动在中共巫溪县组织领导下,声势浩大,抗日烽火燃遍全县城镇和乡村,巫溪县城乡掀起抗日救亡运动高潮,还开辟了到延安的红色通道输送抗日力量。
1944年,日本侵略军向豫鄂湘黔发动大规模进攻,贵州独山沦陷,重庆告急,抗日战争形势甚是严峻。中共中央南方局奉大巫工作组来巫溪,开展抗日救亡等革命活动。
盐厂全力以赴 保证抗战需要
“上古盐都”宁厂古镇位于重庆巫溪县城东,大宁河穿镇而过,“一泉流白玉,万里走黄金”,是中国早期制盐地之一。
在抗战时期,位于“自然国心”渝陕鄂交汇处以鸡心岭为主线的古盐道,成为抗战时期重庆与抗日前线之间重要的抗战运输线——郧宁线,即湖北十堰郧阳到大宁(巫溪)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豫西、鄂北、陕南等地80多县的军民所需的食盐,全靠大宁盐场通过盐道抗战运输线供应。食盐经过郧宁线——从巫溪宁厂到大河、白鹿、徐家,经湖北竹溪、竹山,运济湖北郧阳。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保证食盐的供给,盐工加班加点昼夜生产,以满足抗战军队和民用需求。高峰时盐灶商99户,盐锅665口,有盐工千人形成“万灶盐烟”,在年产5000吨的基础上,1939年产盐超9600 吨,1940年过万吨。盐道运输线“人肩相摩,挑担相击”,支援抗战前线,满足了湖北、陕西、湖南等80余县的食盐供应,巫溪食盐通过抗战运输线源源不断地运往抗日前线。
巫溪坚强不屈 坚持抗战到底
日本侵略者把巫溪大宁盐厂看成眼中钉、肉中刺,策划了罪恶的炸毁行动。
1941年8月8日,日本侵略军出动1架侦察机、9架轰炸机,突然轰炸了巫溪经济重镇大宁厂,共投弹35枚。这次轰炸炸死居民4人,炸伤9人,炸毁房屋20幢和盐卤房、木船等,瓦砾遍地,惨不忍睹 。
日本飞机轰炸事件再一次激起巫溪人民的强烈愤慨,全县城乡掀起声讨日本侵略者暴行的高潮。巫溪人民英勇无畏、意志顽强,愈炸愈勇,为了国家和民族不懈奋斗。
中共巫溪宁厂特支与廖迪生、包剑锋等组织,一面安抚伤亡群众家属,一面积极恢复生产,在艰苦卓绝的日子里,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支援抗日前线,尽最大努力保证抗战军民急需用盐。
巫溪人民百折不挠、坚忍不拔。为抗日修筑大巴山脉防御阵地,在鸡心岭至花雪岗、肖家坡、一碗泉一带构筑工事,巫溪征集民工 1250名,修筑防御阵地。巫溪每年还征集劳工6600人次,积极发挥抗战运输线的作用,转运军粮和军需物资100多万斤,输送7千多名抗日战士到抗日前线。
巫溪人民不畏艰险勇敢向前的事迹和贡献,定会铭记在人们心中;中华民族伟大抗战精神的火炬,必将永远照亮着民族复兴的征程。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文/邵煜晟 邵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