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秋天 健康“童”行 —— 白马幼儿园秋季常见传染病知识宣传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夏末秋至,天气逐渐转凉,各种病毒也开始活跃起来。为了守护孩子们的健康,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秋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方法,为宝贝们筑起一道健康的防线!
一、蚊媒传染病
1
基孔肯雅热是什么?
基孔肯雅热通过感染病毒的伊蚊叮咬传播,以发热、关节剧痛、皮疹为主要症状,多数较轻,1~2周可自愈,少数可能出现慢性关节疼痛(持续数月至数年)。人群普遍易感,需重点关注围产期感染新生儿、65岁及以上老人、有基础疾病者等重症高风险人群。
2
基孔肯雅热的症状
发热会持续1-7天,伴有寒战、头痛、背痛、全身肌肉疼痛、恶心、呕吐等。
皮疹多出现在发病后第2-5天,半数以上病例在躯干、四肢伸侧、手掌和足底出现红色 斑丘疹或紫癜,数天后消退,可伴脱屑。
关节疼痛主要累及手腕和踝趾等小关节,也可涉及膝和肩等大关节,腕关节受压引起 剧烈疼痛是本病的重要特征,通常1-3周缓解,部分病例关节疼痛可持续数月。
极少数患者可出现出血、脑炎、脊髓炎等严重并发症导致死亡。
03 登革热是什么?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伊蚊(我国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叮咬传播。登革热不会在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而是通过“病人(隐性感染者)伊蚊健康人”这样的途径不断传播。
4
登革热的症状
突发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
“三痛”:剧烈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关节痛。
“三红”:面部、颈部、胸部潮红。
皮疹:四肢或躯干出现充血性红疹。
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
严重者可发展为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征,甚至危及生命。
![]()
5 如何预防蚊媒传染病
清理积水
伊蚊喜欢在家中和附近栖息,并在干净的小型水体中产卵繁衍后代。为了减少伊蚊的擎生地,我们必须采取多种手段清除擎生场所:
1.注意清除积水,翻盆倒罐,清理住家及周围各类无用积水。
2.保持住家及周围环境卫生整洁,清除各种卫生死角和垃圾。
3.人、畜饮用水容器或其他有用积水容器3~5天彻底换水一次。
4.家中减少种养水生植物,已种养的容器3~5天彻底换水一次,并彻底清洗水生植物的根部。
5.住家及周围景观水体,可放养观赏鱼或本地种类食蚊鱼。
预防叮咬
1.居家安装防蚊纱窗纱门、挂蚊帐。
2.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上午7时至10时,下午4时至7时)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户外活动时尽量穿浅色长袖上衣和长裤,并于裸露皮肤涂抹驱蚊剂。
二、流行性感冒

01 流行性感冒是什么?
流行性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力强。
02 流行性感冒的症状

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及呼吸道炎症,咳嗽,咽痛等。
![]()
03 预防措施

①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注意保暖。
②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③多饮水、多吃水果,适当补充维生素C。
④注意通风,居家每天开窗通风不少于三次,每次半小时以上。
⑤尽量避免幼儿出入公共场所。
⑥注意幼儿个人卫生,要勤洗手。
⑦流感疫苗接种后2~4周才能产生保护性水平的抗体。
三、诺如病毒肠胃炎 01 主要症状 诺如病毒性肠胃炎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传染性强。
02 传播途径 ①食用或饮用受病毒感染的食物或水。
②接触患者的呕吐物或粪便。
③经带病毒的呕吐喷沫传播。
④污染的手、物体和用具。
03 预防措施 ①注意孩子的卫生,监督孩子勤洗手。
②不给孩子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特别是无牌无证的街边小店。
③父母要减少外出参与大型活动,杜绝传染渠道,不把病毒带给孩子。
④孩子一旦不舒服,立刻就诊,减少病毒给孩子带来的伤害。
四、手足口病
1
手足口病是什么?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2
手足口病的症状
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
03 预防措施
①外出回到家,第一件事一定是先洗手,尤其是成人,虽然不易感染手足口病毒,但可能是病毒携带者,回到家一定要洗完手才能接触孩子。切记,千万不要跟小朋友嘴对嘴亲亲哦,这样非常容易传染病毒。
②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③对小朋友经常接触的毛巾、水杯、玩具等也要经常清洗、晾晒、消毒。
五、疱疹性咽峡炎
01 主要症状 
诺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
发热和喉痛,在软腭的后部、咽、扁桃体等处可见红色的晕斑,周围有特征性的水疱疹或白色丘疹(淋巴结节)。同一患者可多次发生,由不同型别病毒引起,潜伏期3-10天。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h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等。
![]()
02 传播途径

主要是通过飞沫、呼吸道传播和粪口途径传播
03 预防措施

①经常开窗通风;早晨、饭后及睡觉前漱口、刷牙。
②注意劳逸结合。防止受冷,如身体不适应卧床休息。
③进行饮食调养。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再辅助一些清爽去火、柔嫩多汁的食品摄入。
④及时就医。一旦发现应尽快就医,千万不要“拖”。
六、流行性腮腺炎 01 流行性腮腺炎是什么?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春秋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
02 主要症状 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个病程约7-12天。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
![]()
03 预防措施 ①接种腮腺炎疫苗。
②避免密切接触:流行性腮腺炎通常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因此,在呼吸道疾病的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去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密闭空间,出门要尽量佩戴口罩。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夏末秋至,天气逐渐转凉,各种病毒也开始活跃起来。为了守护孩子们的健康,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秋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方法,为宝贝们筑起一道健康的防线!
基孔肯雅热是什么?
基孔肯雅热通过感染病毒的伊蚊叮咬传播,以发热、关节剧痛、皮疹为主要症状,多数较轻,1~2周可自愈,少数可能出现慢性关节疼痛(持续数月至数年)。人群普遍易感,需重点关注围产期感染新生儿、65岁及以上老人、有基础疾病者等重症高风险人群。
2
基孔肯雅热的症状
发热会持续1-7天,伴有寒战、头痛、背痛、全身肌肉疼痛、恶心、呕吐等。
皮疹多出现在发病后第2-5天,半数以上病例在躯干、四肢伸侧、手掌和足底出现红色 斑丘疹或紫癜,数天后消退,可伴脱屑。
关节疼痛主要累及手腕和踝趾等小关节,也可涉及膝和肩等大关节,腕关节受压引起 剧烈疼痛是本病的重要特征,通常1-3周缓解,部分病例关节疼痛可持续数月。
极少数患者可出现出血、脑炎、脊髓炎等严重并发症导致死亡。
登革热是什么?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伊蚊(我国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叮咬传播。登革热不会在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而是通过“病人(隐性感染者)伊蚊健康人”这样的途径不断传播。
4
登革热的症状
突发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
“三痛”:剧烈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关节痛。
“三红”:面部、颈部、胸部潮红。
皮疹:四肢或躯干出现充血性红疹。
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
严重者可发展为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征,甚至危及生命。
如何预防蚊媒传染病
清理积水
伊蚊喜欢在家中和附近栖息,并在干净的小型水体中产卵繁衍后代。为了减少伊蚊的擎生地,我们必须采取多种手段清除擎生场所:
1.注意清除积水,翻盆倒罐,清理住家及周围各类无用积水。
2.保持住家及周围环境卫生整洁,清除各种卫生死角和垃圾。
3.人、畜饮用水容器或其他有用积水容器3~5天彻底换水一次。
4.家中减少种养水生植物,已种养的容器3~5天彻底换水一次,并彻底清洗水生植物的根部。
5.住家及周围景观水体,可放养观赏鱼或本地种类食蚊鱼。
预防叮咬
1.居家安装防蚊纱窗纱门、挂蚊帐。
2.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上午7时至10时,下午4时至7时)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户外活动时尽量穿浅色长袖上衣和长裤,并于裸露皮肤涂抹驱蚊剂。
二、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力强。
流行性感冒的症状
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及呼吸道炎症,咳嗽,咽痛等。
预防措施
①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注意保暖。
②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③多饮水、多吃水果,适当补充维生素C。
④注意通风,居家每天开窗通风不少于三次,每次半小时以上。
⑤尽量避免幼儿出入公共场所。
⑥注意幼儿个人卫生,要勤洗手。
⑦流感疫苗接种后2~4周才能产生保护性水平的抗体。
诺如病毒性肠胃炎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传染性强。
①食用或饮用受病毒感染的食物或水。
②接触患者的呕吐物或粪便。
③经带病毒的呕吐喷沫传播。
④污染的手、物体和用具。
①注意孩子的卫生,监督孩子勤洗手。
②不给孩子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特别是无牌无证的街边小店。
③父母要减少外出参与大型活动,杜绝传染渠道,不把病毒带给孩子。
④孩子一旦不舒服,立刻就诊,减少病毒给孩子带来的伤害。
手足口病是什么?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2
手足口病的症状
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预防措施
①外出回到家,第一件事一定是先洗手,尤其是成人,虽然不易感染手足口病毒,但可能是病毒携带者,回到家一定要洗完手才能接触孩子。切记,千万不要跟小朋友嘴对嘴亲亲哦,这样非常容易传染病毒。
②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③对小朋友经常接触的毛巾、水杯、玩具等也要经常清洗、晾晒、消毒。
五、疱疹性咽峡炎
诺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
发热和喉痛,在软腭的后部、咽、扁桃体等处可见红色的晕斑,周围有特征性的水疱疹或白色丘疹(淋巴结节)。同一患者可多次发生,由不同型别病毒引起,潜伏期3-10天。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h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等。
传播途径
主要是通过飞沫、呼吸道传播和粪口途径传播
预防措施
①经常开窗通风;早晨、饭后及睡觉前漱口、刷牙。
②注意劳逸结合。防止受冷,如身体不适应卧床休息。
③进行饮食调养。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再辅助一些清爽去火、柔嫩多汁的食品摄入。
④及时就医。一旦发现应尽快就医,千万不要“拖”。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春秋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
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个病程约7-12天。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
①接种腮腺炎疫苗。
②避免密切接触:流行性腮腺炎通常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因此,在呼吸道疾病的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去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密闭空间,出门要尽量佩戴口罩。
秋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健康守护,人人有责,让我们携手合作,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健康、安全的乐园,呵护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秋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健康守护,人人有责,让我们携手合作,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健康、安全的乐园,呵护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来源:巫溪县白马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