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赛酒 当中外名酒遇上“醉”美巫溪
有朋自远方来,当有好酒招待,中国人延续数千年的酿酒文化,在大美巫溪红池坝的春申湖畔掀起品酒高潮。
9月6日,2025ISGC国际烈酒(中国)大奖赛,首次来到重庆举办,巫溪身为东道主,共吸引616款烈酒参赛,其中包括80款“洋酒”。
在比赛现场,欧美品酒师与来自大江南北的中国品酒师坐在一起,对参赛酒进行“望闻问切”,并打出自己的分数。
都说醉翁之意不在酒,那么,巫溪举办这样的大赛是为了什么?
开幕式表演。
助中外酒“出彩”
酒水放至任何一个国家,都是重要的消费品,正确认识其价值,深入挖掘其文化,有助于促进消费。
为助力于中国酒企走向国际舞台,助力于产区打开发展思路,助力于企业获取新思维,助力于消费者甄选一瓶好酒,中国副食流通协会自2019年开始主办“国际烈酒(中国)大奖赛”(简称ISGC),比赛内容是对参赛酒企业报送的样品酒进行品评。
外籍友人获赠巫溪伴手礼。
巫溪县相关负责人说,ISGC国际烈酒(中国)大奖赛自举办以来,该县有幸参加了2023年、2024年赛事,深刻认识到赛事是一个展示自我、学习交流的平台,对促进中国酒业发展意义重大。对此,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积极申办,大赛组委会领导亲赴实地调研后,欣然将这一中国酒业唯一的正规赛事落地巫溪。
为了凸显地方特色,巫溪县将这一国际赛事放在了风景秀美的池坝国家森林公园,让美食、美景与美酒、匠人在高山花海、蓝天碧水中交融拥抱,让世界的美酒佳酿融合于此,感受这片神奇的土地。
ISGC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项赛事具有唯一性,各大烈酒产地都表达出了承办意向,巫溪在一众竞争者中胜出,是因为巫溪准备更充分,组织更得力,当地的酒产业也更有潜力。
事实证明选择巫溪是对的,当地高质量地办赛,吸引了616款烈酒参赛,其中包括80款“洋酒”。担任评委的国内外品酒师们,都对巫溪的组织工作和赛事氛围给予好评。
推巫溪酒“出山”
让巫溪酒在家门口与国内外名酒对话,是巫溪积极承办ISGC的另一个诱因。
ISGC大奖赛,通过对参赛酒的色泽(酒色)、澄清度、香气(酒香)、滋味(酒味)、适口性、舒适度、综合评价(风格典型性)七大项进行品评,专家把关,评委随机编组,酒样按香型、价格、度数分类并随机编号,在规定时间内现场打分,确保了比赛的公正性。
中外评委共同品酒。
据巫溪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谭仁和介绍,ISGC是业内最高水平的比赛,中外名酒均拿出了最高品质的烈酒参赛,有助于让巫溪酒企近距离学习,从中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
我国主流酒型有12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酱香和浓香,随着市场的变化,清香型酒后来居上,而巫溪酒正是清香酒,同时均是古法酿造,这也是吸引ISGC和国内外品酒大师们的地方。
巫溪县文峰镇一家古法酿酒的老板告诉记者,当地清香型酒传承已有数千年,像他们这样的酒企有上百家。
巫溪县相关负责人透露,尽管数量不少,但酒企规模都偏小,举办这样的比赛,可以让巫溪清香酒有更多露脸和树口碑的机会。同时,也是让巫溪有机会学习名酒企业将产业做大、品牌做优、市场做深。
在产业扶持方面,巫溪先后制定了《重庆巫溪小曲清香白酒区域公共品牌战略规划》以及《巫溪县白酒产业规划》,拟通过5至8年努力,把巫溪白酒打造成清香白酒的头部品牌,把巫溪建设成中国南方小曲清香主产区,到2030年,全县白酒原材料种植面积达15万亩,年产小曲清香型白酒3万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15亿元。
让文旅业“出圈”
巫溪县将ISGC大奖赛放在红池坝,青山草甸为背景、春申湖为场地,中外大师们一边陶醉酒香,一边陶醉迷人的景色。
以酒为媒,让文化旅游出圈。
“此次国际烈酒大奖赛择址巫溪,不仅是一场技艺比拼和品牌展示,更是全球烈酒文化与巫溪风土的深情对白。”大赛的开幕式上,巫溪县委副书记、县长王中说,巫溪有长达5000年的盐巫文明,宝源山天赐盐泉亘古不竭,大宁河奔流不息,阴条岭原始森林苍茫神秘,红池坝“锦绣草原·云中花海”令人神往。厚重的人文、清冽的山泉、温润的气候和绿色的原料,共同孕育了这片酿酒沃土,这里的每一滴佳酿,都承载着巫盐文明的醇厚底蕴。为此,巫溪已将白酒产业作为激活地域文化的重要抓手。
风景秀美的红池坝。
巫溪县文旅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巫溪被授予“中国小曲清香型白酒之乡”的称号,同年的烈酒大奖赛中亦斩获金奖,为当地带来了一个新的文旅品牌支撑。巫溪对酒文化的挖掘,有助于当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后游客再来巫溪,观古盐文化,赏红池美景,尝烤鱼之香,再品茗酒香,形成了养眼养心又养胃的体验闭环,这样的文旅才更有吸引力。
记者注意到,苏超联赛能够火出圈,是因为江苏13座城市不仅都是百强市,同时也都是文化大市,以足球为媒,秀足文化,成功为旅游引流。巫溪举办ISGC大奖赛,也遵循了这样的思维路径,即以酒为媒,助力文旅出圈,一场ISGC赛事很快过去,但它对巫溪酒和巫溪文化旅游却影响深远。
来源:巫溪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