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教材赋能新课堂——巫溪县2025年小学科学新教材培训活动在巫溪县先锋小学校举行
为切实推动《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落地,助力教师精准把握教科版小学科学新教材,提升科学课堂教学质量,2025 年 9 月 23 日,巫溪县以 “用好新编教材,发展科学思维” 为主题,在先锋小学开展小学科学新教材培训。全县小学科学分管领导、教研组长及骨干教师,与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周朝勇专家团队齐聚一堂,共同探索科学教育新路径。
开 幕 式
先锋小学副校长胡绪清代表学校致欢迎辞,对莅临指导的各位专家、积极参训的教师表示欢迎。他在致辞中阐释科学教育对培育创新人才、夯实国家科技根基的重要意义,清晰梳理先锋小学作为第二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在科学教育实践与经验推广中的责任;同时寄语参培教师,希望大家精准把握教材编写理念,将培训所得转化为破解教学难题的方法,主动创新教学模式,让科学课堂更具活力与深度。
巫溪县教师进修学校初教部主任陈慰感谢各方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指出巫溪县小学科学教育发展瓶颈,期待专家指导,并要求教师认真领会本次培训内容、结合实践、发挥辐射作用,助力县域科学教育提升。
专家引领,锚定科学教育方向
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员周朝勇以《科学教育的价值是什么》为题展开专题讲座。他提出科学教育需突破 “教教材” 的传统认知,转向 “以课标为纲、以学生为本”,明确科学课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能力及态度责任。通过互动排序、问题导向研讨等环节,引导教师聚焦学生认知障碍,以 “教学评一致性备课模板” 为抓手,将课标要求转化为具体教学目标,凸显科学研究过程与方法的教育价值。
单元解构,深化教材实践理解
设计小房子
南岸区广阳湾珊瑚实验小学夏红梅老师以 “设计小房子” 单元为例聚焦工程设计思维,组织教师沉浸式体验二年级课堂。通过分组观察材料特性、独立设计并展示小房子图纸,教师们亲身体验 “明确需求 — 材料分析 — 方案设计 — 交流改进” 的工程设计流程。助力教师把握 “结构与功能” 跨学科概念的进阶培养。
活动现场
观测风
南岸区广阳湾珊瑚实验小学陈莎老师以 “天气” 单元中 “观测风” 为例强化科学探究方法,带领教师通过实验操作,掌握 “提出问题 — 设计实验 — 收集证据 — 得出结论” 的探究步骤。她强调教材编写注重 “感官体验与数据记录结合”,如通过对比空气与水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与比较分析能力。
课例示范,落地素养培养目标
南岸区中海学校陈旭老师展示二年级课例《我们周围的空气》。课堂以 “猜袋子里的物体” 导入,引导学生采集不同地点的空气,通过 “看、摸、闻” 等多感官观察,对比空气与水的异同。课例巧妙融入 “规则意识培养”与 “证据意识渗透”,为县域教师提供了可复制的低年级科学课堂组织范式。课后说课中,陈旭老师还分享了 “科学思维 + 态度责任” 的双重量规设计,为教学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研讨交流,共解教学实践难题
培训最后,周朝勇老师主持新教材结构特点研讨。教师们围绕 “农村学校实验材料短缺如何应对”“高段与低段教学策略差异” 等问题展开交流。专家团队建议:一是利用乡土材料替代专业器材,降低实验门槛;二是低段教学注重 “游戏化引导”,高段侧重 “探究深度提升”;三是建立校际教研共同体,共享教学资源与实践经验。
本次培训通过 “理论 + 实践 + 研讨” 的闭环设计,帮助县域教师实现三大突破:一是深化对新课标 “四大核心素养” 的理解,明确科学课 “育人价值优先” 的定位;二是掌握新教材单元结构与内容特点,提升教材解读与教学设计能力;三是习得低年级科学课堂组织策略,增强教学实践信心。
巫溪县将以本次培训为起点,依托先锋小学 “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 的辐射作用,推动参培教师发挥 “种子” 效应,开展校本二次培训,持续探索符合县域实际的科学教育路径,为培养具备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End—
巫溪县先锋小学校
供图|洪榆均 编辑|夏远林
审核|谭集平 签发|杨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