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先强调一下这个标题,已经放弃婚姻的女性就别进来捣乱了,因为某乎上我就遇到了这个问题,一个认为婚姻对女性百害而无一利的女性,跑来对我给相亲女的建议大放厥词。说实话,每天在网上都能遇上这种红绯鱼,真的挺无语的。你自己厌恶婚姻不等于别人也厌恶,起码当下还是很多女性想要走入婚姻的,你来这里面搅什么局。某乎的平台特性本就是限定了讨论范围——聚焦问题本身,可总有人非要讨论主题之外的事情,真的严重降低信息质量和效率。所以,再次强调一下,对婚姻没需求的女性就别进来捣乱了,此文真的跟你们无关,下面开始正文。第一个是思想上的,你要理解并接受——任何关系的建立都是双向选择,包括婚姻。我看过很多相亲需求案例,基本上这一点被所有人都给忽视了——她们对自己需求罗列的很详细,可以说对自我认知还挺全面和完整的,但是,她们完全没有代入男性视角去思考过,男性是如何做选择的。没错,你按你的标准选择目标对象,他也会有他的标准去选择目标对象,如果双方始终不能理解对方,那么永远是需求错配,互相不选择。你必须要明白这一点,你在选择别人的同时,别人也在选择你,你并不是这个世界的中心、地球人都围着你转。你只有理解别人是如何选择对象的,并满足对应的条件,才能在对方的选择序列中排前。如果你非要说我爱怎么选怎么选、就是不考虑对方,那么本文也别看了,不适合你,就这么活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想象世界其实也挺好的,无非是婚姻就别想了、与你无缘。第二个是逻辑上的,概率的计算逻辑——要求越多,符合率越低,因为概率的计算是相乘!那么三项全符合的比例是30%×60%×20%=3.6%;所以,当你减少一个要求,符合率是成倍数变化的,原来你要百里挑三,现在只需要四里挑一了。第三个是数据上的,统计学已经给了你各种客观数据做参考,你要相信大数据,而不是个人感觉。比如,我在互联网上见到特别多的一个论调就是女性被压迫、受教育权被剥夺之类的,可是数据是这样的:众所周知,男性多于女性,怎么上个大学,比例被反超了呢?按照平等原则,男性占比应该匹配人口、占比不是吗?这么算下来,不应该是男性被压迫、被剥夺了受教育权吗?我知道这时候肯定又有大聪明站出来,你们男生脑子笨、考不上大学是自己活该。这说法乍一听,很多人肯定深信不疑,可是,女性少的时候,为啥就是被压迫、被剥夺呢?男性少的时候,就是脑子笨了?其实,很多人无法从宏观视角去思考这个问题——这个差异只是男女生的生理差异和题目设定所决定的而已。只要做一个调整,男生比例就会大幅提升——把高考的数学、物理化的题目难度提高几个档。不小心跑偏了,回归正题。我最近刷到很多相亲博主的视频,男的女的都有,几个月下来起码断断续续刷到了小一百个对话案例,让我关注到的一个共性就是——起码九十多人自己都是本科及以上学历,对另一半的要求都是不能低于自己的学历、学校可以差点。然后,问题就来了,她们的年龄基本上属于本科男女差距8%的年代,也就是说,100个大学生中,只要你卡学历,那么就有8个女生要被剩下、一定会单身。数据现实就是如此,可每个人都以为自己不会是那个8%,毕竟概率挺低的;但事实上,一般你在一个条件上卡很死,那么其他条件大概率也会卡很死,你就在第二点的逻辑上,把自己剩下了,最后让自己被动成为了学历这个单点的8%。当然,这只是学历这一个数据维度的客观现实,还有薪资、家庭背景等等各种数据维度,在这个年代都可以比较容易从互联网上找到一些比较可信的统计数据,年薪百万的人远远没有你感觉上的多、甚至是比你感觉上差得特别多,月薪过万的人都比你感觉的少很多。如果你就是不信,那么问题的核心来了——对你来说,到底是结婚这个事情更重要,还是条件要求更重要。很多女性始终没有对二者进行重要性排序,才导致自己做选择特别拧巴。但其实这个排序至关重要,是你做任何决策的底层支撑,因为:如果你认为条件更重要,那么其实结婚的必要性就下降了——当你结婚的必要性没那么强了,那么本文所有的建议对你都是没有意义的,可以完全忽略。一旦你把结婚这个事情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上,那么我的建议就值得你思考了,因为目标已经明确,想要达成任务目标,就要尊重现实逻辑和客观数据。总之,如果这个问题没想好,请先明确清楚、再往下思考;一旦明确了,那么就尊重自己的选择,义无反顾地按照逻辑去达成目标。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