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本身就是我们民族传统的习俗,但是这种习俗如今已经成了很多人的负担,没事找事做的比比皆是。
这样盲目的去办酒席,因此导致很多人盲目的跟从,觉得他家既然老是做,那么我家也是,彼此跟风,好像这成了什么潮流,争先效仿。
他家做了而我不做,也就是之前给的人情还没有还我,那么我也要做,把人情钱收上来,好让自己不吃亏。
经常听邻居说起,某某家又整酒了,这才一年啊,太频繁了,这不行,我太吃亏了,怎么也要做。
于是每逢过年过节,不是走亲戚就是去酒席吃饭。
这种频繁整酒的行为,让不少人都觉得这是个负担。开始我家人是极为不想去的,我们10年3,4次的样子,凭什么去倒贴那么多次。但是也有的人拿着是亲戚的观念,说你们不去肯定不好,毕竟是最亲近的。
农村很多人都喜欢去嚼舌根,背后说三道四,我算是见识过。有邻居问我,你们去不去,我说随我父母的,这处决于他们。
我作为一个晚辈,这于我来说你们这么频繁整酒,已经是算过分的了。
他们是我亲戚,我们离的又近,好像这么近,不去又不符合常规。
我去,他们都做些不符合常规的事,我家人难道就不能不常规一次吗?
人情大多是礼尚往来,咱们不欠你的,凭什么只允许你们做初一,我们不能做十五了。
朋友,亲戚两者之间大部分都要处在很平衡的关系中,才会拥有一些关怀,关爱。如果有的事做的太过,无非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过后什么谣言都有。
那么,也有人会问,那你们也可以选择整酒啊,别人都做,你们干嘛不做。
也有一部分,不喜欢整酒,他们说老是没事整来整去,麻烦的还不是自己,最终那些得到的钱还不是要还回去的。
是不是也间接的说明现在大多数人没事整酒的人都喜欢眼前的利益,而不会为将来设想。而这种频繁整酒其实正在消耗很多来之不易的情感,亲戚也是,朋友,邻居也是。
虽然看似你现在得到了一些人情钱,但是既有进就有出,有舍就有得,彼此之间都是相互的,如果相对应的平衡被破坏,那么你得到的也将失去。搜了一下网上,发现近些年农村整酒的风气愈演愈烈,整酒的类型一搜下真的是什么都有,五花八门。因此,大多数人都陷进了这个怪圈。
各种名目的整酒行为跟刮风似的,新店开张整酒,建了新房整酒,结婚生子孩子周岁,参军,成年人过生日,更有甚者买个车,考起了驾照也要整酒。
有个邻居说:“现在整酒风变成名副其实的整酒疯了”,而人情债成了还不起的人情债。
在以前礼金钱很少,整酒的人也没那么频繁,一般都是结婚,生了孩子,跟老人祝寿才会去做。
朋友小梁向我吐槽,他说:“我去年光是吃酒就花了3万,我一年拼命在工厂加班打工的工资,也就5万,结果一回家不是这家有事就是那家有事,好像不去,别人就觉得你这人没用。”
过年回家很多人都洋装的很体面,别人看到了你这么体面了。那么,你呆家里要是不去,那么就成了别人饭后的谈资。
我跟他说,像这种不怎么重要的酒席能不去就不去,大家彼此互不相欠,如果非得用礼金来去诠释我们之间的关系,那么这种人情不上也行。
真正人情不是体现在整酒的人情钱上,整酒这个事很能够拉动妯娌,朋友,邻居之间的关系。
但是泛滥整酒会消耗真正的感情,反到会适得其反。
而正常的整酒行为才如一架沟通亲朋好友的桥梁,你若不坍塌,行走的人多了,就是乐趣。若是自身腐朽,塌陷了,那么人也少了,还谈什么乐趣了。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