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成功

刘家群率队前往城厢镇花栗中心小学校开展主任接待日活动:关注学校发展,守护孩子成长

本文已经收录在专题:


为深入了解学校办学情况,关心关爱学生学习生活,9月5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家群率队前往巫溪县城厢镇花栗中心小学校开展主任接待日活动,实地走访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学校陈列室,为校园发展与学生成长“精准画像”。



学生宿舍:整洁有序,筑牢生活“温暖港湾”

 

走进学生宿舍,上下铺床位排列整齐,被褥叠放得方正规整,宿舍整体环境干净清爽。刘家群仔细查看宿舍设施配备、卫生维护情况,与学校负责人交流学生住宿规模、日常起居管理细则。“宿舍是学生在校的‘第二个家’,要用心呵护这份整洁与温馨,让孩子们住得安心、舒心。”她强调,要持续优化宿舍管理服务,为学生打造安全又有温度的生活港湾。

 


学生宿舍整齐如一




学生食堂:公开透明,把好“舌尖上的安全关”

 

随后,刘家群来到学生食堂区域,重点查看食堂外的食材公示栏。公示栏上,食材供应商信息、品类明细等内容清晰罗列,让学生饮食安全与营养搭配“看得见、摸得着”。她叮嘱食堂相关负责人:“学生饮食安全是校园工作的底线,要从食材采购到加工烹饪,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既要让学生‘吃得饱’,更要‘吃得安全、吃得健康’。”

 




学校陈列室:以文化人,见证特色教育成长足迹

 

在学校陈列室,老照片串联起学校的历史沿革,荣誉奖牌映照出办学成果的闪光时刻,还有师生创作的剪纸作品(家乡风貌系列、花香校园等主题),生动展现着校园特色文化的生命力。代表们驻足聆听学校发展历程的讲解,细细欣赏学生的艺术创作,对学校“以文化人、特色育人”的实践频频肯定:“‘花儿朵朵开,人人放光彩’,要继续深耕校园文化、挖掘特色教育潜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校园里找到成长的舞台,绽放独特光彩。”

 


此次调研,既是对花栗中心小学办学情况的“全面体检”,也是对校园发展的“暖心赋能”。学校表示,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进一步细化管理、厚植特色,为学生成长营造更优质的校园环境,让教育温度浸润每个孩子的成长路。

县人大监察和法制委员会、宁河街道党工委、柏杨街道党工委负责人,以及通城镇、城厢镇人大主席参加本次“主任接待日”活动。


巫溪县花栗小学

欢迎关注

全校师生动态



来源:巫溪县花栗小学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
全部评论
  • 默认
  • 最新
  • 楼主
  • 瘦子 LV26
    2楼
    点赞
    9-5 23:57 · 四川
    1 回复
  • @巫溪人@ LV19 路人
    3楼
    点赞点赞
    9-6 00:06 · 重庆
    回复
  • 匿名
    4楼
    9-6 00:21 · 重庆
    回复
  • 烟。味道 LV25
    5楼
    好的
    9-6 00:27 · 重庆
    回复
  • 杜正坤 LV20 论坛精英
    6楼
    点赞!
    9-6 05:21 · 重庆
    回复
  • 假若明天来临 LV17 皇帝
    7楼
    9-6 05:37 · 河北
    回复
  • 辛福168 LV18 太上皇
    8楼
    挺好的!
    9-6 05:46 · 河北
    回复
  • 倚栏听风诉 巫溪网元老
    9楼
    点赞
    9-6 05:56 · 重庆
    回复
  • 快乐天子666 LV20 论坛精英
    10楼
    9-6 05:58 · 重庆
    回复
  • 江湖奇侠 LV18 太上皇
    11楼
    9-6 06:07 · 广东
    回复
你的热评
游客
发表评论
最热溪友圈
  • 下雨天

    不懂你的心

    24
  • 油条老大

    23
  • 早安吉祥

    年少怎不轻狂

    21
  • 成年人,只筛选,不纠缠,简单点,我明牌,你随意~#做自己的光#

    春 儿

    21
  • 那代人的脊梁骨 巫溪的山,是七二年生人的第一重命。 生在大巴山褶皱里,开门见山,出门翻山。泥土是他们最早的课本,三岁跟着大人在坡上捡柴,五岁能帮着背半篓洋芋。天不亮就揣着冷红薯往学堂跑,羊肠小道上的露水能打湿半截裤脚,冬天冻裂的手背上结着血痂,却攥着课本不肯放——他们知道,读书是翻出山的唯一路,可更多人读到小学就辍了学,不是不想读,是家里少不得一个劳力。 八九十年代的巫溪,日子像石磨盘,转得慢,磨得人疼。男人们扛着锄头往土里刨食,女人们在灶台和猪圈间打转,一年忙到头,能把粮仓填个半满就谢天谢地。遇着天旱,玉米秆枯得能点着,看着地里的苗成片死去,汉子们蹲在田埂上抽烟,烟蒂扔了一地,也不敢在女人孩子面前掉眼泪。那时候没有自来水,要去几里外的溪沟挑水;没有水泥路,运点山货全靠肩扛背驮,走一趟县城要耗上大半天,鞋底磨穿是常事。 后来改革开放的风慢慢吹进山里,有人揣着仅有的积蓄去广东及北京打工。绿皮火车哐当哐当走三天三夜,挤在过道里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在工厂里,一天干十几个小时,流水线转得让人头晕,工资要攥在手里攥出汗才敢寄回家,怕被偷,怕被骗。留在家里的人,守着老人孩子,守着几亩薄田,夜里听着山风响,总惦记着远方的人有没有吃饱,有没有受欺负。 他们没读过多少书,却懂得“扛”字怎么写。父母老了,他们扛着赡养的担子;孩子大了,他们扛着供读书的压力。遇上亲人生病,要背着往县城医院跑,山路崎岖,汗水浸透了衣衫,也不敢歇脚。他们很少抱怨,顶多在饭桌上喝口包谷酒,叹一句“日子总会好的”,第二天又照样扛起锄头或行李。 如今这代人都年过五十了,巫溪的路修宽了,房子盖新了,可他们手上的老茧没褪,腰杆也慢慢弯了。偶尔坐在院坝里晒太阳,看着山脚下的水泥路通到家门口,看着孙子孙女背着漂亮的书包去学堂,会笑着说“现在的娃,比我们当年享福多了”。他们没说出口的,是自己把苦日子嚼碎了咽进肚子里,才铺出了这好日子的路。 这代巫溪人,就像大巴山上的松树,扎根在贫瘠的土里,迎着风,顶着雪,不声不响地,把自己活成了家的脊梁,活成了巫溪山里最坚韧的风景。 文案原创:微信名,纵横四海,外号大师兄。

    光头沈

    20
  • 就等你了#露个脸!巩固一下溪友圈的地位#

    精一眼镜

    20
  • 羊桥坝新米,只能说:好吃😋

    Amyxy

    18
  • 竖井

    野猪王

    14
  • 分享了图片

    野猪王

    12
  • 吃草动物升级版:菜放了3种,油放了3种,加了个蛋补蛋白质(其实我是不是想多了,需要补不?),剁辣椒提味,完美! ​ 坚持3个月能不能瘦下来?#一张照片更新今日状态#

    巫溪鸡血哥网CEO

    11
热点推荐

安装应用

随时关注身边时事,认识有趣的人

免费下载巫溪鸡血哥网
这是app专享内容啦!
你可以下载app,更多精彩任你挑!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