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成功

巫溪:村医蒋大春 大山里的“庇护神”

   
长年累月的背磨,药箱的绳带最易崩断。

陪伴蒋大春行医多年的是《赤脚医生手册》这本医术。

图为蒋大春正在为病人诊病。谢道玖摄

骑摩托出诊
    新华网重庆频道12月6日电(谢道玖)大山深处的巫溪县尖山镇白云村,平均海拔超过1300米,是典型的高山高寒村。
    白云深处,生活着705户2000多村民。村民们说,村子里最“有名”的人,是“乡村医生”蒋大春。
    从20岁成为村里唯一的“赤脚医生”开始,38年来,蒋大春背坏10多个药箱,穿行山路7万多公里,为乡亲们出诊14000余次。
    村民们说,他是白云村的“庇护神”。
    山路难走,一个月要穿破一双鞋
    1954年,蒋大春出生在白云村的一个贫苦家庭。那个年代,农村生活十分艰苦。“最怕的就是生病,没钱不说,关键是村里连个赤脚医生都没有。”村里70多岁的李绍春老人感触良多。而就在蒋大春12岁的那年,就亲眼目睹了大哥3岁的女儿,就是因为高烧没及时得到救治而离开了这个世界。这让蒋大春小小年纪就立志要学医。
    1972年,初中毕业的他拜师当地一颇有名望的老医生,开始学习中医。两年后,艺成出师的蒋大春回到白云村三社,在自己家中腾出一间土房,找来一个药柜、一张桌子、一条凳子,买来一个药箱,办起了“史上最简陋”的村卫生室。
    白云村共有7个社,蒋大春的家在三社,是在山顶。山下最远的人家距他家有差不多10公里远。
    村卫生室没办多久,蒋大春便发现了问题:自己住在山顶,山路又难走,病人拖着病体还得爬好几公里的山坡,实在是不方便。
    “让大伙儿都搬家到我附近不行,但我可以把我的诊所搬到大家都方便的地方去呀。”蒋大春于是想把诊所开到村中心的白云四社去。但当时的他除了医术无钱财,也就只能想想而已。
    到了1993年2月,蒋大春以一年100多元的租金,向一村民租了一间不足10平米的土瓦房,将村卫生室迁了过去。
    后来,村卫生室还先后租用过村民杨英琼、陈行本的房屋。2008年,蒋大春筹借4万多元建了4间房屋后,才真正结束“流动村卫生室”的生涯。
    但在蒋大春的行医生涯中,更多的是出诊。
    几十年了,村里的每家每户蒋大春都去过,每条小路都有他深深的足迹。哪条小路有几道拐,哪条小路雨后最滑,他都再熟悉不过了。“那时候路远又不平,全是石头和黄泥巴,差不多一个月就会穿坏一双鞋。”蒋大春的鞋子,大多是磨破了鞋底。38年时间,自己究竟穿破了多少双鞋,他可能已记不清了。
    至今,在蒋大春家的角落里,还存放着几十双破鞋,能装满满的两撮箕。“我这辈子给他买的最多的东西,恐怕也就是鞋子了。”妻子陶代美苦笑道。
    出诊摔断腿,村民称他是“蒋经打”
    后来,村里的毛坯公路渐渐修通了。2000年,蒋大春决定买一辆摩托车。
    “孩子要读书,家里哪有这么多钱让你去买车?”对此,妻子很是不解。蒋大春耐心解释:有了摩托车,不但出诊的时间要快得多,而且遇到自己不能治疗的病症,也能尽快帮忙把病人送到其他大医院去抢救。
    至今,蒋大春已经骑破了3辆摩托车。
    蒋大春出诊从来不看天气,只要病号需要,他就会挎起药箱,随叫随到。38年时间,他背坏了10多个药箱,每天最少要走5公里的出诊路程,38年走过的村路足足有7万多公里。
    2007年的一天深夜,白云村三社李志银老人发病了。蒋大春接到电话后,马不停蹄出发了。下了毛毛雨的黄泥路异常滑溜,在一个拐弯处,蒋大春连人带车摔下坡去。想到还要去给老人看病,他不顾大腿软组织摔伤,靠他1.48米的身材,硬是将200多斤的摩托车先背后推,弄上了公路。20多天后,他的腿还肿得老高。
    2000年农历九月初九,他出诊看病回来,才学会骑摩托车的他在回家半途中将腿摔成了骨折,疼得他咬牙啮齿,好半天才回过神来。几个好心的路人要送他去医院,他没允许,只是请他们帮忙找来几块竹块和一根粽绳,忍着剧痛简单包扎后回家自己治疗。
    “我自己是医生,这点小伤难不倒我。再说,我如果去住院了谁来给大伙儿看病哟。”当村民张玉翠、胡五桂等人来看望蒋大春时,发现他躺在床上还在给病人诊病,吩咐妻子煎药打帮手,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这以后,爱侃笑的村民们送了他一个外号———“蒋经打”。
    对得起病人,他觉得最亏欠妻子
    “从诊所开起的第一天,我就给自己立下了规矩,绝不会给病人乱开药乱收费。”蒋大春从不收出诊费,药价也比市场上便宜。每次遇到病人没钱支付的时候,就欠起。蒋大春手中至今还有20多张欠条,有的还是1997年以前的。他没放在心上:“有钱就还,没钱就算了。”
    妻子陶代美善良贤惠,这些年,她一直默默地支持着丈夫的事业。
    今年农历二月十五,陶代美起床后便发觉身体有些不适,蒋大春忙完后正准备给陶代美输液治疗。“蒋医生,你快来救救我的娘。”五社郑仁华慌慌张张的一个电话打来,说70多岁的母亲肺炎病复发了,情况很危险。
    蒋大春二话没说,抓起药箱骑着摩托车就赶了过去。
    4个小时后,当蒋大春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眼前的一幕让他惊呆了:只见妻子倒在地上,小便失禁,人事不省。原来,因为劳累过度,加上感冒发烧,陶代美昏晕了过去。
    蒋大春扔下药箱,扑到地上,将妻子紧紧地抱住,这个饱经风霜的山里汉子第一次像小孩一样“哇”地大声哭起来。
    “这辈子我对得起病人,唯一对不起的人就是她了。”说起妻子,蒋大春至今仍是满脸的愧疚。
    放不下乡亲,他还想再干几十年
    一年到头,蒋大春几乎是天天出诊。
    这让在主城工作的大儿子很心疼,他三番五次劝说父亲去市里享享清福。小儿子在西双版纳做导游,希望父亲能抽时间去那边休养一段时间。但这些总被蒋大春以村里还有人等着他看病为由推托掉。
    今年国庆,蒋大春实在拗不过孩子,答应去看看。陶代美满以为第一次出远门的丈夫会去个十天半月,可没去几天,蒋大春就匆匆回来了。
    “到了那边,每天都要接到村里几个病号的电话,放心不下呀。”蒋大春说。
    乡村医生的收入不高,蒋大春每月收入刚好过千。有人劝他到镇上去开一家私人诊所,生意一定会好得很。可蒋大春放不下乡亲们,被他谢绝了。
    这两年,蒋大春的工作变得更加繁重。从2009年新医改政策出台后,蒋大春不仅要行医治病,还得担当繁杂的公共卫生工作:协助镇卫生院为老百姓建居民健康档案,对儿童、孕产妇、老年人等进行健康指导。
    “我不觉得累和苦,只要乡亲们需要我,我还打算再干个几十年。”蒋大春说,现在他虽然已经58岁了,但只要稍有空闲,还会仔细翻阅那本已被翻阅千遍的《赤脚医生手册》,不断给自己充电。
    蒋大春说,即使将来不能骑摩托车出诊了,自己还能走着去。他希望他的余生,也能似村头那几株苍翠的松柏一样,永远的守望着乡亲们。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
支持楼主

0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12638 回复 5
举报
全部评论
  • 默认
  • 最新
  • 楼主
你的热评
游客
发表评论
最热溪友圈
  • 油条老大

    32
  • 早安吉祥

    年少怎不轻狂

    30
  • 早🌞

    不懂你的心

    27
  • 突然想结婚了,想踏实,想安稳,想要一份安全感。想有一个依靠,想要万家灯火有一盏灯是为我而留,想有个属于自己的小家足以。

    御美汽修工作室

    26
  • 分享了图片

    仗义

    24
  • #一张照片更新今日状态#

    老品种土狗子

    21
  • #发现生活中的美#

    原气少女

    21
  • 自家狗狗生的的泰迪宝宝60天了: 有偿领养!多少都是爱❤️❤️ 健康🉑爱 (找到喜欢它,爱它的主人) 18223910008

    老妹123456

    20
  • 这样的你奈得活几坨

    诠释爱的真谛

    20
  • #无论几岁,开心万岁#

    天亮不在沉默

    17
热点推荐

安装应用

随时关注身边时事,认识有趣的人

免费下载巫溪鸡血哥网
这是app专享内容啦!
你可以下载app,更多精彩任你挑!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