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成功

传统武侠小说连载(抗战)。《牛半招寻道》。作者:丁奇大帅。

尊敬的各位读者朋友,你们好!本人根据我县一位老红军将军的经历改写的抗战题材的传统武侠小说《牛半招寻道》自上线连载以来,受到各方朋友的指点和支持,作者再次表示真诚地感谢。现已在天涯文学网和红薯网连载完毕,征求各位老师和爱好者的意见后,作了部分修改,为答谢贵网站版主一路走来的鼓励,应广大读者朋友的要求,重新在贵网站连载。小说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作者热忱欢迎各位朋友继续支持,继续指点,助我进步和提高,将不胜感激,叩首拜谢!
    小说中除了人物的名称和故事情节是虚构外,其余关于武功的描写和所有史实都是真实可信的,有据可查,不信口开河,不胡言乱语。着重强调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理念,表达“简单、直接、善良、侠义、为他人谋福”的思想。不求完全认可,只是希望现在的我们不要遗忘,不要放弃。
故事简介:
民国初期,牛幺娃是四川省大宁厂古镇一个放羊娃,因为他家人心地善良,遇到一个特别的人,教了他一种功夫,只需用一招半式或几颗普通的石子即可令对手丧失武功而无还手之力,所以人称“牛半招”。师傅离开时要他几年后去寻找他,在多年的流浪寻师生活中,他走遍我国半边河山,遇到各种各样惊险奇特的人和事,让他明白了生活中很多朴实的道理,这些为人处事的道理就完全浓缩在那些熟悉不过的流行了几千年的俗语之中。他找到师傅留给他的封信,恍然大悟。在途中,有人看中他的善良和武功,带领他走上另外一条生活的道路……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
支持楼主

0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37134 回复 49
举报
全部评论
  • 默认
  • 最新
  • 楼主
  • 巫溪好心人 LV5 路人
    2楼
    12-26 11:34 · 重庆
    回复
  • 巫溪好心人 LV5 路人
    3楼
    坐着慢慢看:)
    12-26 11:34 · 重庆
    回复
  • 远航 LV12 按察使 巫溪网
    4楼
    好东西,慢慢品味!
    12-26 11:35 · 重庆
    回复
  • 任秋阳 LV3 青衣 论坛老革命
    5楼
    12-26 11:47 · 重庆
    回复
  • 正和整装建材馆 LV7 县丞 论坛老革命
    6楼
    慢慢看,很吸引人
    12-26 16:01 · 重庆
    回复
  • 四海为家 LV1 路人
    7楼
    12-26 16:32 · 重庆
    回复
  • 三不先生 LV2 路人 楼主
    8楼
                    第一章
    打死人了!
      “打死人了,快去看哦!”人们吆喝着,推拥着,朝街心坝子奔跑过去。
      “幺娃子,快点出来去看热闹,我等到你的哟!”,牛幺娃刚把羊子赶进圈里,就听到对门的伙伴文生扯起嗓子喊他。
      “你去嘛,我不想去”。他懒洋洋地回应。
      牛幺娃生来沉默寡言老实巴交的,按照山里人的说法,他是属于“三天就憋不出个屁来”的那种娃。小伙伴们玩耍的时候,他老是远远地看着。
    “走!走!反正这会儿没得事,再说我们街上最近半把个月没出么里(方言,“啥子、什么”的意思)稀奇事,去凑个热闹也要得”。不由分说,他拉起牛幺娃就裹进人群中。
    其实,他们叫做”街心坝子“的地方,只不过是街中间宽约有二十多米的空地,这相对于“七里半边街”来说,算是最开阔的。平日里,耍把戏的、说书的、摆摊的、摆龙门阵的、镇公所召集开会等等类似的大事,都是在这儿。于是,这里自然而然地就成了老镇上的“中心地带。
    牛幺娃他们跑到坝子的时候,那里已围住一大圈人。他和文生挤不进去。
      “走,钻到前面去”。文生鼓动着牛幺娃。
      “你去嘛,我就在外头,难得挤
      “好嘛,那我先去”,说完,文生就从人缝间钻过去,象河里的小鱼鳅。
    外头的人个个伸直鸭脖子似的头颈,有的还连连往上蹦,急切地想知道里面到底出的什么事。
    渐渐地,人们议论开来。
    有几个外地来的当兵的,抢张老头摊子上的东西,拳打脚踢,张老头早已被他们打死了,他的婆娘抱住那个人的大腿不放,正哭着呢!
    “这年头,打死个我们这样的人,还不如踩死只蚂蚁"
    有人叹息道。
    牛幺娃正听着,忽然感觉身子离了地,象只小鸡,被提起来,放到板壁屋檐下,他慌张地回头看,原来是朱叫花!
    宁厂镇的南岸有座宝源山,自四千多年前猎人袁氏追神鹿至此发现盐水以来,这里就制盐为生,养活一代又一代的宁厂人, 大宁厂的盐通过大宁河的水路、栈道及山路卖到湖北、陕西、四川邻近的几个地区。半边街上全是商铺、馆子、客栈,整天人头攒动,川流不息,吆喝声不绝于耳,尽显一派“繁华”。南来北往的人中,贩盐、贩货的最多,还有要饭的叫花子,破衣烂衫的。他们有的拿个快板在你门口打个不停,有的把那个破碗递过来不停地哀求你给点剩饭剩菜。
    朱叫花个子矮小,身体瘦削,两年多前来到老镇。他不拿破碗不拄拐杖,站在你家门口,安安静静地看着你。若不嫌又脏又臭的话,他还可以帮你做些力气活,混两顿饭吃。他说话怪腔怪调的,听不懂,要靠比划和猜测,不晓得他到底姓啥,街上的人都叫他“朱叫花”。他有个最明显的习惯,破衣袋里常常装十几个河里的鹅卵石。人们嘲笑他时,他裂开嘴角,干笑两声,算是回答。
    牛幺娃的家在镇上东头的麻柳树。秋天,他家旁边的那棵大柿子树上挂满熟透的柿子,在青枝绿叶中闪烁,小小灯笼的样儿,煞是诱人。朱叫花在他家的柴棚中睡过觉,帮他家背过柴禾,他们俩当然非常熟悉。奇怪的是,牛幺娃每次见到他,总有种异样的感觉。
      “快点跟我到楼上去”,牛幺娃还没听清他咕噜的什么,朱叫花就拽着他上了楼梯。朱叫花的手就像大铁钳似的,夹得牛幺娃的手臂生疼,他拍打着朱叫花的手喊:“放开,我的手疼!”朱叫花这会儿才回过神来,松开手,“嘿嘿”地怪笑,朝坝子中间中指了指。
      从他们站的二楼望过去,一位四十多岁的大婶抱住当兵的腿哭喊着,当兵的又踢又踹,想挣脱开,但她死死地不放手。
    “好吓人哟”!
    牛幺娃扭头看看朱叫花。他紧绷着脸,双眼明亮,略显宽大而粗糙的掌中转动着两个石头,“咕咕”地叫,有小鸡蛋那么大。见牛幺娃盯着他的手,习惯性地扯扯嘴角,干笑两声说:“好玩儿,好玩儿”。
    围观的人群拥挤着潮水般的往后退,有人喊快跑。
    原来是另外两个当兵的跑过来,每人手里挥舞着木椅,直朝大婶身上乱砸,眼看又要出人命。
      “嗖嗖”两股冷风从牛幺娃的耳旁掠过。
      “哎呦哎呦”两声大叫,当兵的猛地丢下木椅,跳起来对着人群大声吼:“哪个打的?哪个打的?站出来!站出来!
      人群中忽然作鸟兽状地四下跑散。只有板壁屋楼上的那些人,远远地看着这边。
      牛幺娃似乎觉察到什么,回头看朱叫花,见他搓着石头,仍然是那副半痴半呆的样子说:"好玩儿,好玩儿"。
      “哥子,胳膊打断了,象石头,飞过来的”有人报告说,满脸痛苦的样儿。当兵的的四周,除了青石板间缝中的几个石头外,确实什么都没有。本来他们还想找人出气,看见这情形,吓得有些胆战心惊。拖着断臂回镇公所了。
      街坊邻居们七手八脚地把张老头抬回去。一路上,他婆娘哭哭啼啼,嚎得人心慌慌的。
      街坊们都在传说这件事。最后的结论是:观世音菩萨显灵.。
    一九二〇年,牛幺娃十岁。
      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这就是大宁河的夏天。
      后溪河的水潭绿幽幽的,清澈见底,涟漪荡漾,猛子扎下去,起来吼两声,浑身就像掉了几斤肉。甜滋滋的味儿满身窜,爽啊!
      晌午过后,伙伴们邀约着下河洗澡。摸鱼,打水仗,从尖尖的岩石上跳水,放漂漂(身子平躺在水面上,像树叶随水流),光屁股娃娃们尽情嬉戏着。那份惬意,那份快乐和满足,大人瞧着都乐呵呵的。直到傍晚,他们才一溜烟地跑回家。光脚丫拍在街道的青石板上,“啪啪”的脆响。
      晚饭后,街坊们出来乘凉。座竹椅的,睡凉板床的,拿把大蒲扇慢条斯理地扇的,挤满半边街。呷口清茶,抽几口山叶子烟,山里山外的、半道听说的稀奇事,张家、李家的事,都拿出来“摆摆龙门阵”。小孩子们多半听书去了。
      从茶馆的书场出来,文生先跑回家。牛幺娃不着急,他还想到河边的小木船上去“晃荡”一会儿。
    青石板台阶,鹅卵石上,早已坐满先来的那些大人们。三三两两的,有的把光脚伸进清凉的后溪河水中,也有把饭桌子搬到河水边边,吃完饭舍不得上岸的。他们说着那些牛幺娃还听不懂的笑话,女人们铜铃般的笑声,惹得人心就像脚下的这些水波,浪荡不已。
    河边停靠几十只小木船,牛幺娃纵步迈上去,找到停在河中心的那只木船的船头,躺下来。
      夏日的夜空格外爽朗干净。半圆的月亮嵌在深蓝的夜幕,有些抢眼。旁边稀疏的几颗星星,亮晶晶的,眨巴着,似乎看透你的心思。沐浴在如此皎洁的月光中,半边街吊脚楼的屋顶升腾起薄薄的银雾,倒显得更加黝黑。水浪冲撞着牛幺娃身下的这些小木船,晃悠荡悠地,仿佛婴儿的摇篮。“哗哗”的流水声,时高时低,忽长忽短,恰似戏曲里的某些腔调。听着听着,身子变成羽毛,翻云腾雾,要去摘下那些星星。
    倏地,一道金色的亮光划过纯净的夜空。周围的人们叫嚷着:
    “快看,天上的星星在‘屙屎’。”
    “你娃乱说,那是太白金星在给我们撒金子。”
    ……
      牛幺娃享受着这份清静,这份安逸。说书人讲的英雄好汉们浮现在眼前,打呀杀呀,活生生的样。这些故事中,他最喜欢三段,关羽过五关斩六将、鲁智深倒拔杨柳、薛仁贵打摩天岭。他最佩服的是鲁智深,一把禅铲,满腔正义,实是令人羡慕!
      要是我也成为鲁智深那样的大侠多带劲呀!这个想法如山上的树根,缠住牛幺娃稚嫩的心,隐隐作疼。
      张老头被打死那回事,都半年多,不晓得究竟是哪个打的,拿什么打的,真的是有些古怪。不知咋地,他想起朱叫花,总觉得朱叫花有些名堂,但又说不出来。
    老街上过年是有味道的,那是大山里的农家特有的味。
      腊肉香味、各样炒菜的味,搅得馋人的口水满嘴流,如锅铲,把你饱饱的肠子肚子铲得空空如也,还想大吃几碗,大喝几口。大人们扯破嗓子划拳,一年来的辛苦劳累恨不得都要在这几天吃掉喝掉。孩子更是高兴,穿新衣,放鞭炮,成群结队的满大街小巷疯跑。
      半边街上过年最吸引人的是划龙船和斗狮。龙船是用竹子扎的小船,糊上白纸,上面画着鲜艳的图案,有个顶蓬。船里面的“幺妹”穿着大红大绿的衣服,脸上涂满胭脂红,旁边有几个男男女女,手拿木板作船桨。和着山歌的调子,迈着十字秧歌步,摇摆起龙船,歌好听,幺妹又乖,惹得人人欲罢不能。三、四蓬龙船聚集表演,人们成群结对的跟着走,热闹得很。等龙船的唱完,舞狮子的就来了。
      狮子扎的活灵活现,眼睛可以“骨碌骨碌”地直转。舞狮要身材灵活的年轻小伙,不仅舞狮的技巧好,更重要的是同伴之间配合默契才能赢。十几个青壮年男人搭成人梯,第一层四个,第二层三个,第三层二个,旁边再围上几个,以防万一。狮子舞上去,把悬挂在竹竿上的红包用嘴巴叼下来,再把狮子舞下地而且平安的,才能算赢。哪家的狮子赢了,新年里的生意就好,凡是斗狮的大户人家都争得凶。罗家和向家是半边街最有钱的的大富人家,他们每年要请舞狮技巧最好的年轻人,提前两个月天天晚上练习。若是输的那家不服气,会引起双方争斗,再加上看的人多,街道狭窄,每年都要出点不顺利的事,如踩伤人、打架、损坏别人家的财物等等。
      “咚咚咚咚锵”、“咚咚咚咚锵
      “咚锵咚锵咚咚咚咚锵”、“咚锵咚锵咚咚咚咚锵
      “哩儿喇”、“哩儿喇
      振耳的锣鼓声、嘹亮的唢呐声震动半边街,罗家的狮子从东街口,向家的从西街口,欢跳着,被拥挤的人群包围着,,朝街心坝子舞过来。坝子中间摆放两张饭桌。两狮子在桌上舞上跳下,欢快活泼的样子,逗得孩子们“嗬嗬”大笑。在桌上舞半个时辰左右,就要上人梯。搭人梯的汉子们个个精神抖擞,
      白色短褂,黑色功夫裤,平底黑帮布鞋,腰扎红腰带,相互间紧紧缠住手臂,扣住队友的臂膀,一层!二层!三层!就等着自家的狮子上来!
      最激烈最扣人心弦的斗狮开始了!
      “咚咚锵、咚咚锵”、“咚锵咚锵咚咚咚锵
      “哩儿喇、哩儿喇
      锣鼓声更加急骤,唢呐也更加高亢。
      舞狮尾的把前面的伙伴举起来,自己揪着人梯的红腰带,”呼呼”两下,就上第一层人梯。狮子摇摆着头,后边那根黄色的狮尾也连连摆动,兴高采烈的样子。他们继续往上攀爬。
      向家的到第二层了!
      罗家的到第三层了!要取红包了!
      人群中的好事者高叫着。
      罗家的狮子爬到第三层那两个小伙子的肩膀上,狮头回来舔舔狮尾,意思是告诉伙伴准备好。后边的同伴把他再次举起来,站到自己的肩膀上,狮子头先拱拱红包,试探过后,觉得稳当,张开大嘴,下巴咬住红包,使劲扯断丝线,扔到自家的同伴周围,小心地舞下来,落地站稳,舞狮队里爆发阵阵欢呼声:
      哦!哦!取到了!取到了!我们赢了!我们赢了!
      向家的狮子今年又输了。大家正憋着满肚子火没处发泄,不知哪个恶作剧者朝他们扔颗大鞭炮,这群年轻小伙子愤愤地追打过来,人们惊慌地逃命。
      有个人跑得慢些,被他们围住猛打!那个人踡缩着,弓着腰,小伙子们踢过去,踹过来,象个皮球,被踢得团团转,。
      打不得!要死人!
      是个外头来的叫花子,打死没得事的!有人哂笑说。
      混乱过后,人潮渐渐散开。挨打的那人几乎是个血团,哆嗦着,还躺在地上。牛幺娃小心蹭上前去:
    啊?是朱叫花!
    牛幺娃差不多是半拖半搀地把朱叫花扶到他家里的。
    “妈——妈——,快点!快点!朱叫花遭打了!”牛幺娃焦急地喊。他妈正在喂猪,听到牛幺娃的喊叫声,放下手中的跑过来,惊叫道:
    “天啦!是哪个那么歹毒啊,把他打成这个样子,作孽啊!作孽!”
    他们把朱叫花扶到椅子上坐稳,他妈用热水先把朱叫花脸上、身上的血渍擦干净,转身端来盐开水,劝朱叫花喝下去。朱叫花微微睁开眼,呆望着牛幺娃母子,嘴角蠕动,想说话,但实在说不出来,只是感激地看着他们。
    朱叫花说晚上到他们猪圈楼上去睡,怕弄脏牛幺娃家的东西。牛幺娃的妈赶紧地劝说:不得行,你这个样子,外头又冷,我在屋里给你搭个地铺,都是穷人家里头的破布烂棉絮的,总比外头好点嘛。
    多谢!多谢!朱叫花有气无力地回答。
    第二天早上,天刚破晓,朱叫花蹑手蹑脚地打开房门,顺着上山的那条羊肠小道,来到小松树林中。他找到块光滑的石头,面向东方,盘腿打坐。双目微闭,深吸气到丹田,再引这口气至指尖,如此反复。突然,有股热流从丹田涌起,直冲百会,红艳艳的光晕在面前盘旋,身子完全笼罩在这片红光中,悬浮着,翻滚着。一个时辰后,他来到草地中央。运足气,迈开步子,走八卦步,,两步,三步,五步,越来越快,越来越快,转动的身影刮起旋风,扇得旁边小树枝“哗啦啦”响。片刻过后,缓下来,收腿,抖抖双臂,拳头化成掌,猛地拍打小树,树干应声折断,林中的小鸟惊叫着,纷纷逃走。
    经过这番调理,朱叫花觉得浑身上下通透许多,轻松许多。他继续在山林中穿行,找疗伤的草药。
    临近晌午时分,朱叫花才回到牛幺娃家。牛幺娃的妈还在责怪他说大清早就不见人影,吓得他们到处找。朱叫花习惯性地“嘿嘿”干笑两声,算是感谢的回答。他把采回来的药递给牛幺娃的妈,请她熬成药水,他要喝。牛幺娃在旁边不出声不出气地打量着朱叫花,见他气色神定,走路不偏不倒,跟平日里没什么两样。心中纳闷:他还会自己找药治病?不简单,硬是有些名堂。
    他喝完三天的药,就可以跟着牛幺娃上山去砍柴背柴。
    这一个多月来 ,朱叫花就住在牛幺娃家。牛幺娃的爹在罗家的盐灶上当盐工,妈在家喂猪操持家务,牛幺娃有个姐姐,嫁到山外人家的。山里人都是喜欢幺娃子,他们家的幺儿就直接喊成牛幺娃,都是忠厚老实人家,邻居间相处得和和气气的。三间茅草房,有些简陋,收拾得还算干净。也就在这段时间,朱叫花经常静静地端详着牛幺娃,看他做家务,看他砍柴,眼神中略有几丝欣喜。
    转眼间就是端午节。牛幺娃和朱叫花来青峰山砍柴,山顶有个小坪坝,朱叫花把牛幺娃看了几眼,然后镇定地说:“幺娃子,你想不想学武功?”
    牛幺娃跟他相处得久了,朱叫花的话他也能听懂大半。但牛幺娃听到这句话还是愣住,惊奇,惊诧,更多的是惊吓。呆呆地问:
    “ 么里事?学武功?你会武功?”
    他见牛幺娃满脸不相信的样子,一字一顿地说:“是-的-,你-想-不-想-学-嘛?”
    “ 么里武功?有多凶?” 牛幺娃满腹疑惑试探着问道。
    朱叫花不动声色地从他衣袋中掏出两个鹅卵石,飞快地转动着,对牛幺娃说:“你看好呵”说话间,手甩动,“砰 、砰”两声,前面的岩石上溅起烟雾,碎石纷飞,留下两个白点。
    天啦!是真的?牛幺娃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惊叫道。他忽然想起张老头被打死那天当时他耳边那两股“嗖”、“嗖”的冷风。
    “那几个当兵的手臂就是你飞石头打断的?”牛幺娃小心地问。
    “嗯!” 朱叫花漫不经心地“哼哼”,没事儿人似地。牛幺娃觉得神奇,不可想象无法言传的神奇。
    “我回头看你的时候,你手中的石头还在的嘛。”
    “等你看时,我又拿两个石头出来的。”
    你那么凶,好吓人哟!”牛幺娃还是不敢相信这事是真的。朱叫花见他仍然半信半疑,又掏出两个石头来,指着旁边树上“叽叽喳喳”闹着的麻雀,淡然地说:“再看好哦!”
                        
    12-26 16:40 · 重庆
    回复
  • 三不先生 LV2 路人 楼主
    9楼
    第二章
             “
    扑、扑”两只麻雀应声落地,牛幺娃跑过去,看见两只麻雀的脑袋被打得粉碎,血糊糊的。牛幺娃这下相信,怔怔地望着朱叫花,心中更多的是害怕,浑身上下有些哆嗦。
    你这么凶的武功,那天你挨打的时候啷个不还手呢?”牛幺娃追问他。
    那天如果我不出来的话,别人就要遭打。再说那是种功夫叫挨打功。你愿学的话,后头可以教你。”
    挨打功?牛幺娃嘴巴张得大大的,说不出半个字来。
    他傻乎乎地看着面前的朱叫花,不明白这么瘦小的身子为啥能爆发出那样大的力量,真是奇了怪了,看来说书人经常说的“  海水不可斗量,人不可貌相”是真的。
    你到底是哪里人?啷个会有这么凶的武功?”牛幺娃想问个明白。
    朱叫花干咳几声,清清嗓门,声音响亮不少,慢言细语地给牛幺娃讲起他的事。
    我是河北沧州人,本姓吴,叫吴光。我们老家人人都有武功,出过很多武术高手。每家的小孩从会走路起就开始练功。
    朱叫花开场白的这通话比《三国》、《水浒》还 玄乎,牛幺娃根本就没听懂。见他满脸茫然的表情,朱叫花再次放慢语速:
    最近二十多年来,我们北方常年打仗,今天打过去,明天打过来,不知哪个打哪个,拿刀的拿枪的,拿棍拿长矛的都有。只看到打仗的人的衣服在换,我们这些老百姓却遭了殃。大路上  尽是逃难的、逃命的人,三、五个成群结队的,一个两个的,到处都有死人。在我五岁的时候,有个五十多岁的外地老头昏倒在我家门口的路边,他几天没吃东西。我奶奶是个好心人,赶紧 把他接到我们家里,用剩饭煮碗稀饭救活他。他暂时在我们家住下,天天坐在旁边看我练功。两个多月后,他对我爹说要教我武功,报答我们的救命之恩。我爹看着眼前这个小老头不相信他有什么了不起的功夫。他见我爹有些怀疑,顺手此地上拾起块小碗大的石头,飞出去,屋前的小树生生地打个脆断。我爹是习武之人,明白这其中的功力有多大。当场要我跪下拜师学艺。从此,他教我练习飞石和断臂功。没过多久,他离开我们家。我就照他教我的招式练功,我们村子里的人 不知道我练的这样特别的功夫。
    直到我十八岁那年,十几个当兵的涌进我家中,来抢粮食,当时只有我奶奶和我在家,见我们一老一小,胆大妄为,到处乱翻。我奶奶上前去阻拦,他们居然把我奶奶推倒在地,我冲上去跟他们打起来。眨眼之间,我就折断了他们中两个人的手腕,扭断两人的小腿,劈断其他几个人的手臂,等他们反应过来时,全都趴在地上痛苦地“哼哼”。直到那时我才明白师傅教我这些功夫的道理和厉害。
    我奶奶说这些当兵的惹不起啊,叫我赶快跑。我跑到几十里外舅舅家躲半个多月。趁漆黑的夜晚,我偷偷跑回家。我爹说,当天晚上来大批当兵的,他们也躲到邻居家,我们家里空的,实在没什么东西可抢,就赶到别的地方打仗去了。村子里可引起轰动,说我使神功打趴十几个当兵的。后来,我爹劝我出门去闯荡,凭力气吃饭,靠本事活命,再找“高人”学点武功。我出来后到过很多地方,的确见识过更多的武林高手。
    牛幺娃傻傻地问:“你们家离我们这儿远吗?你出来好久了呢?”
    我真的不晓得。”朱叫花更加傻气地回答,“我跟着背盐的人过来,本想在你们这儿多住些日子,看来不行。”
    为什么呢?”牛幺娃不解地问。
    以后你就会明白的”,朱叫花似笑非笑地说。
    你的这些功夫我学得会吗?”牛幺娃还是不敢相信自己。
    你记住,学功夫没有其他窍门,只有天天苦练,除非你突然哪天死了。”朱叫花大声说。
    要得,我学,我得行!”牛幺娃是个倔强执拗的山里娃,答应得干脆果断。
    “不是你说的这么容易哟,你如果练功不到位的话,我是要拿棍棒打的”。
    “要得,我不怕,严师出高徒嘛。”牛幺娃把说书人的话搬了出来,还“呵呵呵”地憨笑着。
    莫着急,我得给你讲几条规矩”。
    你说!”
    第一,如果遇到没练过功的人打你,不准还手或者让人三招。”
    要得”
    第二,除非有恶人要取你的性命或者旁人有性命之危时,你才能出手。第三,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不能对外人显露你的武功。”
    要得”。牛幺娃心中满是高兴。
    那好嘛,我们明天就开始练功。”朱叫花倍觉轻松不少。
    第二天大清早,牛幺娃闹着要跟朱叫花上山砍柴放羊。把十几个羊赶上山后,爬上近三十米高的悬崖,来到亮峰垭山顶的小草坪,五、六棵老松树孤傲地俯视着脚下的大山。脆生生的鸟鸣声,彼此应和,在峡谷间回旋。大宁河翡翠般的水面上,升腾起蔚蓝的雾霭,青翠欲滴的山峰若隐若现。松树的清香,和着润润的朝露,甜丝丝的,直往心尖尖里钻,真想变成岩上的那只老鹰飞出去。
    师傅,你教我嘛”,牛幺娃刚刚站稳,就迫不及待地说。
    我再给你说,学武功是很辛苦的,只要你开始,就必须天天练,不然你前面练的功就废了,你想好哦。”朱叫花平静地说。
    牛幺娃见师傅不相信他的耐心和胆量,就学着古书里的人,双膝跪地:
    师傅,请受我一拜,我坚持天天练功,再苦再累我不怕,如果我做不到,遭天打雷劈!”在山里人的心中,这个就是最毒最管用的誓言。
    朱叫花见牛幺娃如此诚恳,强调说:“好吧,我相信你。但你能练到哪个程度,全靠你自己的造化.”
    这个我晓得,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说书人的那些话牛幺娃背得溜熟,脱口而出。
    “那就好!你先看我做的,然后跟着练”说完,朱叫花就抖抖手脚,活动活动腰,深吸几口气,精气神十足。跟平时的样完全不同,牛幺娃的心中格外惊奇,不明白为什么转瞬之间他竟会有如此大的变化。朱叫花抬起脚,放在比他头还高的岩石上,上半身下压,头紧贴脚背,换只脚也是同样的动作,对牛幺娃说:“这个叫压腿,又叫抻大筋。”,说完,他站直身子,下腿,前后脚叉开,上身伏在小腿上,双手抱住脚尖,“这个叫劈叉”  朱叫花站起来,走到松树下,找个合适的树枝,双手揪住,身体往上提,“这个是引体向上,锻炼手臂的力气的,”然后,他双脚挂在树枝上,放开手臂,双手抱头,身体往上抬,差不多挨到膝盖,“这个叫倒挂,练习腿和腰的."朱叫花边说边做,下地站稳,“这四个动作是你每天必须做的,它们是最起码的基本功。”他不慌不忙地对牛幺娃说。
    要得”牛幺娃满口答应。
    朱叫花帮牛幺娃放好小退,叫他往下压。这时,牛幺娃觉得膝盖后面的那根筋扯得生疼,象根木棍子样硬梆梆的。看见师傅做起十分轻松的样子,他做却这么疼,朱叫花知道牛幺娃有些着急,扶住他,“这个不是两三天就能练成的,你十一岁,从来没练习过,得慢慢来。你练半年以上才行.”朱叫花扶着牛幺娃又做了引体向上、倒挂和劈叉。这套动作做下来,牛幺娃只感觉手臂、腿、腰酸胀生疼,他现在明白什么叫做“说者容易,做者难”,也理解了为什么师傅再三要求他坚持天天练习的理由。
    他们休息以后,朱叫花说“你看好,再教你练习飞石头的基本功。”他走到一个约有二百多斤左右重的石头跟前,吸几口气,双臂抱住石头,便把那个石头抱起来,围着这个小小的草坪走几圈,放下,站稳,没有气喘嘘嘘,也没流汗。朱叫花给他解释飞石功的道理。练习这个功法要从抱几十斤重的石头练起,直到你能轻松地抱得起三百斤、四百斤甚至五百多斤重的石头走路时,然后集中力量到你的手掌,快速地把手中的石头飞掷出去,就能打中你前面的目标。不过,这个功夫最少也得练习七、八年甚至十年左右才能成。
    牛幺娃听到这里,他的那股子执拗劲儿上来,斩钉截铁地说:“请师傅放心,我一定天天练习,直到练到师傅这个样子!”朱叫花见牛幺娃憨厚可爱的傻样,满是怜爱地说:“幺娃子,那也得慢慢来啊。只要你自己坚持,就会练成的”。
    牛幺娃抱起个三十多斤重的石头走几圈,累得大汗淋漓。他们练习两个时辰后,朱叫花说今天是第一天,不能练得太久。不然的话,牛幺娃会受伤的。
    下山回家的路上,牛幺娃背着大堆的柴禾,虽然有点累,还是掩不住满心的欢喜和兴奋。
    三天,十天,二十天,一个月。牛幺娃坚持练习压腿、劈叉、引体向上、倒挂。下雨他就在他家屋后的檐下练习。抱个三十多斤重的石头走路,上下坡走上几个来回也不觉得累得慌。他看到自己的变化,非常高兴。朱叫花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更加细心地指点牛幺娃,生怕他意外受伤。 两个多月后,朱叫花教他练习蹲马步和桩功,练习腹部呼吸。告诉他练功不能蛮练,必须配合呼吸,才有效。“特别是在抱石头的时候,必须要意呼吸,你在练的时候觉得累,你看我抱石头走的时候显得很轻松。”说着,朱叫花又抱起大石头走起来,告诉牛幺娃在一呼一吸之间,要走三步至四步。
    来,站好。”朱叫花把牛幺娃拉到自己旁边,慢慢教他腹部呼吸的要领:“舌尖轻抵上齿根,用鼻子吸气,肚子鼓起。吸到肚脐下面三寸的地方,那里叫丹田,再吐出来,肚子放松。要意做到:细、深、慢、匀。记住:千万不能大口吸气大口喘气。你再试试。”
    牛幺娃试着呼气吸气,开始总不能掌握好节奏,朱叫花提醒他不要着急。牛幺娃换口气,再试着呼气吸气。慢慢的,他体会到那个感觉,觉得轻松不少。朱叫花指点他这个呼吸方法必须养成习惯,可以帮助他提高功夫。
    跟着朱叫花的指点,牛幺娃很快就开窍,这方面的潜能突然释放出来,试着练二十多天,他就掌握这种呼吸法。三个月后,他就能抱起五十斤左右重的石头走路,呼吸也更加自如。
    文生碰见牛幺娃责怪他为什么这段时间长期只跟着朱叫花,不跟他们玩。牛幺娃解释说朱叫花帮他们砍柴。在这大半年的日子里,朱叫花住在牛幺娃他们家,偶尔被别人家叫去推石磨啊、背柴啊等等力气活,他都爽快地答应,反正其他人不知道他的底细,为的是吃两顿饭。
    因占地理优势,北岸盐户用笕竹头尾连缀,长及数十百丈,引卤至灶房煎煮。但南岸的盐灶所用盐卤还须由力夫乘渡担过,成本倍增。宋嘉定年间(1208-1224年),根据当时的盐官孔嗣宗的建议,用竹篾编成碗口粗的蔑藤,架于南北两岸高处作牵引缆绳,称为“绞篊飞渡”,再将首尾相连的笕竹,呈一定斜度悬挂在绞篊上,解决引卤过河的难题。至此,笕管跨河越涧,延伸数百华里,经所修栈道直至巫山的大昌镇,煎卤煮盐。在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制盐厂家均须更换笕竹,为了祈盼将来生意兴隆,家家都要设宴相庆,甚至有狮子锣鼓唱戏的,热闹的程度堪比过年,因此诞生大宁厂特有的节日——绞洪节,成为本地最为古老的风俗。
    向家是镇上拥有盐灶最多的大户人家,每年他们家在绞洪节都要大操大办几十桌,宴请街坊邻居和盐场的工人。在这前前后后的几天的时间里,朱叫花被请去干最重最脏的活,只要有饱饭吃,他不计较,倒十分乐意,反正他有的是力气。
    “陈老二”和“向大汉”是半边街出了名的“酒疯子”,他们俩人高马大,体重二百多斤,一身横肉,力气大,脾气暴躁,两大碗白酒下肚,就是“儿不认母”的主,见谁打谁,见挡他们道的东西就砸。最可恨的是无论哪家有什么红白喜事他们都是不请自来,碍于情面,主人家不能把他们轰出门,背地里却对他俩恨之入骨。
    在向家绞洪节的宴席上,他们旁若无人地划拳喝酒,同桌的客人草草刨两口饭菜匆匆下桌,就剩他们俩你敬我我请你,“没完没了”地喝。其他客人站得远远地,敢怒不敢言。向老爷见此也是气得胡子眉毛直翘,吩咐盐场的工人去把他们轰走,没有哪个敢上前去碰他们。
    十多分钟后,实在是难以忍受了,四五个工人围过去,想制服他们。陈老二见状,拿起空的白酒瓶,挥舞着,狂叫:
    “哪个狗日的敢过来打扰老子喝酒,就是这个瓶子砸死他。”
    没得办法,那几个工人只好退回来。干完活的间隙,朱叫花出来看热闹。见这两个耍横的家伙,破坏今天这么多客人的兴致,心生厌恶,悄悄站到陈老二的背后。
    那两个“酒疯子”继续张牙舞爪地威胁人们。趁他们没意,朱叫花跨步向前,从后面死死抱住陈老二,把他摔倒在地,站在旁边等待已久的那些工人一拥而上,压住陈老二。见势不妙,向大汉高举酒瓶砸过来,朱叫花没起身,斜躺在地上,一个扫堂腿,向大汉仰面倒下,工人们上前捆住他的手脚。
    人们尚在惊愕之中,朱叫花悄声无息地离开,回去干那些他该干的活去了。
    欢笑继续,快乐继续。
    12-27 13:32 · 重庆
    回复
  • 任秋阳 LV3 青衣 论坛老革命
    10楼
    12-27 13:49 · 广东
    回复
  • 巫溪好心人 LV5 路人
    11楼
    12-27 13:57 · 重庆
    回复
你的热评
游客
发表评论
最热溪友圈
  • 有些情绪 ,只能就给深夜,因为天亮后 ,生活还得继续。

    《不念过往》

    29
  • #发一张最近的照片# 𝕪𝕖𝕖𝕖·咔嚓! ✌︎   一定要长得好看吗  好笑不行吗

    -念-

    26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老将上三楼#✌️

    军爱珍惜

    25
  • 分享了图片

    仗义

    20
  • 油条老大

    19
  • 早安吉祥

    年少怎不轻狂

    18
  • 早,当牛做马的一天

    不懂你的心

    13
  • 骄阳似火,梅开二度,坚强不屈,奋发图强。艰苦的环境中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山水田园梦

    12
  • ☀️日期:²⁰²⁵/⁰⁷.¹⁴ᰔᩚᯓ𝕄𝕠𝕟𝔻𝕒𝕪 ˂ᵒ͜͡ᵏᵎ 📝 文案:今日份家庭聚餐🍺 💫 心情:ง💯百分百开心💞 ✍ 记录: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在一起的每个时刻都值得纪念📷✌️#一张照片更新今日状态#

    马玲

    11
  • 双将#马似入林之虎豹,车为当道之豺狼✌️#

    军爱珍惜

    7
热点推荐

安装应用

随时关注身边时事,认识有趣的人

免费下载巫溪鸡血哥网
这是app专享内容啦!
你可以下载app,更多精彩任你挑!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