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成功

【转】山居笔记之巫溪

       巫溪,位于大宁河畔,曾名为大宁县,后因与山西大宁县同名,遂更名为巫溪县。此地是巫文化的发源地,在地理坐标上为三省交界,是中国地图之“鸡心脏”。交通为水路与公路,距重庆约700公里,若择水路,则顺大宁河而下,一路过庙峡,大昌古镇,小三峡,巫山,巴东,大三峡至宜昌。       巫溪县城被群山环绕,大宁河迂回于峡谷之间,也是此处居民的饮用水源。如今不断扩容,县城越来越向外扩张,由最深处的老城,延伸出旧城,直至现在的新城,并有不同的行政分工。老城为休闲旅游的中心区,旧城为商业和居住的中心区,新城为政府所在地及其他办公中心区。
        当地人以四川人为主,也有外来人口,多来自周边省,但生活方式与人文仍是以本土占强势地位。在笔者看来,是一座韵味浓郁的山城,同时因为占据着独特的地理资源,具备成为“国际级户外胜地”的先天优势。请随我的镜头走进这座山城。

水路的起点与终点,巫溪码头。码头的上游,是大宁河的漂流线。

大宁古城的历史由《大宁古城赋》记载,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

古城人民好幸福,面山临江早锻炼。

巫文化的起源来自古盐源流淌出的盐文化。

古盐道的扶梯。

在古盐道上散步的鸡。

古盐道一直通向湖北陕西,是条尚待恢复的融自然、历史、人文的经典徒步路线。

古盐道上的石桥。

当地人在河边摆起的早市,竹篮里的农家菜散发着清香。

这里的屋子无论新旧,都一律粉刷成雪白的外围。

当地的树神“黄桷树”

临江的大排档,餐桌就支在大宁河边,人们听着溪流吃着巫溪烤鱼,凉面,煮花生,炸土豆片儿,江对岸灯火阑珊,恍惚间还以为是“小布达拉”。尽管繁华,却不喧闹;尽管丰盛,却不狼藉。人散之后,大排档又恢复出初,不见生活垃圾,被收拾得较彻底。

清晨,又恢复到如此和谐的景向。
山居笔记之巫溪食文化
        或许很多朋友和我一样,听闻“巫溪”是从一道人气很旺的美食“巫溪烤鱼”而得知。但当身临其境时,得知这不过是外地人对巫溪食文化的一种浅薄认识,其实巫溪的饮食是以土豆为主线的。
        在这里,土豆食四季,席席不离,餐餐不离,吃法从传统到创新,独具特色。从吃上的考究方可感受到巫溪人对生活的那份认真的态度,那份耐心与细腻。

(此片为土豆专家柳教授拍摄)

当地的薯片是先切片,晒干,再油炸,吃起来不油不腻,酥脆绵软。

土豆饼。

当地人口碑好的豆腐干。

手工豆腐干。

当地人的早餐。

土豆蒸肉。

蒸南瓜,一道清口的土菜。

土豆年糕。

凉面。

烧辣椒。

鸭头。

鸭瓜。
山居笔记之上古盐都之变迁

“一泉流白玉,万里走黄金”,说的正是此处。这儿不仅仅是泉水,而是盐泉,至今流淌了5000年。
   “当虞夏之际,巫国以盐业兴”, 此地是巫咸国的本土和首会所在地,是我国早期主要制盐地之一。
    一口盐泉的出现,顿时厚重了此次旅行的文化底蕴。
   乍到宁厂,仿佛走进了一部老古作坊的电影,所有的建筑都成了没有天花板的骨架,几扇凋零的木窗半闭半合还在倾听着大宁河的风吟溪唱。参观的路线即是制盐的流程:盐水通过架设在空中的藤索管道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盐厂,经过蒸煮、过滤、积淀,而形成盐。
      清乾隆年间,宁厂仍有盐灶366座,煎锅1008口,号称“万号盐烟”。鼎盛时期,宁厂盐行销川、陕、湘、鄂、黔等地,并作为贡品盐运往皇宫。据与我们同行的曾是盐厂职工的陈老师介绍,直到改革开放后的90年代前,宁厂一直在向前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家明令禁止传统“平锅制盐”的生产,宁厂盐厂最终在亏损的深渊中不再挣扎,倒下了最后一根烟囱,停产,解散,倒闭。他本人和他的太太就是在盐厂相识,他太太段老师的父母现在仍然住在盐厂对岸的古镇老宅中。

这种草在钜子中的地位,就像蜻蜓与直升飞机的关系一样。

如今的盐厂像一位烈士,在嚣烟散去时,依然挺立,依然坚毅。

盐厂的员工们的宿舍。

贮盐的仓库。

烟囱。

那些砖也有盐的成分,距今已经上千年之久。

盐厂兴旺时,对岸的宁厂古镇上有几千居民,如今人去楼空,只稀稀拉拉住着一些年近古稀的老者,他们中的大部分还不是原住民,是退耕还林从山上移居至此的山民。

柳老师看到这白的晃眼的大宁河的鹅卵石,立刻建议增加一项旅行内容:拣石头。但后来,她在河边嬉水数小时,也没找到如此白的同类。

这是什么,你请先猜,答案在贴子最后公布。

那几扇窗,特别想告诉我点什么似的。

一条大宁河将宁厂分为盐厂车间与古镇,一条锁桥就是纽带。

盐泉今日与上古完全转变了角色,以前的蓄水池成了当地人的游泳池。

无论怎样,盐泉仍不失神圣与神秘,作为人类应对其充满敬意。
山居笔记之“云中花海”红池坝

很具华丽高尔夫球场风格的,被人为改造了的高山花海。据知情人透露,从原生态的高山牧场到现在的云中花海,把如此大一片高山野生花卉拔了种成现在这般规模浩大的整齐广场花卉仅用了三个月时间。三个月前与三个月后,你喜欢哪一个?

山居笔记之古山城风物
细细地品,慢慢地看,古镇的风物里藏着我们对美解读的钥匙,相信每一个中国人的DNA里,都有古村落的情结。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
支持楼主

0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10741 回复 2
举报
全部评论
  • 默认
  • 最新
  • 楼主
你的热评
游客
发表评论
最热溪友圈
  • 下雨天,烦人

    不懂你的心

    31
  • 分享了图片

    仗义

    31
  • 🎉🎉 向杨月饼 一种味道,一份情怀 一段回忆,一份温情 小时候最美好的记忆 就是中秋月圆时全家人 围着桌子一起吃月饼❤ 送家人,送长辈,送领导 送朋友,都必不可少!#做自己的光#

    诠释爱的真谛

    27
  • 油条老大

    25
  • 台风来了,聪明人这样做法能把车保护好吗

    年少怎不轻狂

    22
  • 绿椒白咪,夏去秋回

    山水田园梦

    21
  • #发现生活中的美#

    罗国林

    21
  • #💯💯双百分#

    军爱珍惜

    20
  • 大风大雨,慢慢开,安全第一。

    惠州朱见青

    18
  • 非你不可的那股劲 好像快没了

    汽水味的夏天

    16
热点推荐

安装应用

随时关注身边时事,认识有趣的人

免费下载巫溪鸡血哥网
这是app专享内容啦!
你可以下载app,更多精彩任你挑!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