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爱心坚持 架设过河“小桥” 日期:2016年12月04日点击数: 38 文字 初冬的早晨,东溪河冰凉的水中,几个村民开始了愉快而有节奏的忙碌。他们欲用自己的劳动,为行人搭建一座乡村特有的简易过河桥。
徐家镇境内东溪河宽阔的河面(肖治摄)
徐家镇大宝村村民开始冬日架桥(肖治摄)
谭国宁(左)爱心坚持架桥(肖治摄)
木桥搭建组织者 —— 61岁的谭国宁,一位历经部队锻炼、有村社工作经验、年过花甲的共产党员。上世纪90年代,谭国宁担任巫溪县徐家镇大庙村委会主任直到2000年(乡镇机构改革),多年来,他一直任劳任怨地为大宝村做着力所能及的义务工作。
他们抬着树木,小心前行(肖治摄)
建桥的2男3女中有一名10岁的小女孩,周叶,她是徐家镇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星期天早上和妈妈吃完早饭,就在谭爷爷带领下,来到河边义务架设小木桥。周叶告诉笔者,听妈妈讲,谭爷爷每年冬天,都会带头为大家不计报酬地架小木桥。她说,有了小木桥,她上学放学要近得多了。
大宝村位于东溪河岸,与徐家镇境内主公路隔河相望;由徐家镇原大庙、保障两个村合并而成。为方便群众,徐家镇党委、政府在小龙山加油站和易溪小学河岸,分别建有2座连接大宝村与徐家主公路的水泥公路桥。由于这2座跨河大桥,离居住在瓜元、庙坪一带的村民较远;这里的村民依然沿袭了春、夏涉水,秋、冬靠搭建的简易便桥过河的习俗。
河水打湿了他们的衣衫(肖 治摄)
接住,用力拉1、2、3 (肖 治 摄)
即将建成的桥面 (肖 治摄)
“军人出身的谭国宁,1980年在部队入党。有36年党龄的他,从2006年开始,每到秋冬季节,便带着自己的老伴,组织邻近的村民投工投劳,搭建便桥。没想到,他这一干,就是10年。”村民夏登科一边在水中干活,一边津津乐道地告诉笔者。曾担任大庙村主任的谭国宁,在“合乡并村”退出村领导班子时承诺:人,退出了村委会,心,一如既往地想着群众。谭国宁表示,只要大家需要,他依然乐意为村民服务。
阳光明媚的冬日、奔流向前的河水,仿佛受到了不畏严寒的建桥者的情绪感染和精神鼓舞;它们一路欢歌并将水温升华到了人们适应的温度。
他走上去,测试安全 (肖 治 摄)
水中垒石制作桥墩、肩扛树木涉水过河,挑沙运石铺轨、铁钉深入加固。阳光下,谭国宁既像一个军事指挥员,又是一名冲锋陷阵的勇士;他时而在湍急的河水中,搬运石头建造桥墩;时而又提醒和指挥身边的人们小心滑倒并注意安全。默契配合的同伴,按照谭国宁的指令一丝不苟地劳作;冰冷的河水,伴着朝阳演奏出声声爱的赞歌。
经过4个小时的连续奋战,上午11:35分,一座长7米,宽60厘米的简易小木桥,跨过奔腾的河水成功搭建。
面对跨越河水的小桥,夏登科布满绉纹的脸笑了,走上小桥的小女孩周叶花开般地笑了;小桥上试走的谭国宁和他的老伴也开心地笑了。谭国宁深有感触地说,有了小桥,徐家镇大宝村大庙、保障、猫子湾一线40多户人家,100多个村民,可以就近过河到镇上办事了。
乡村的阳光,载着建桥者的喜悦、透过云层温情地抚慰大地;河水绕过小桥,欢腾潇洒地流向远方。(肖 治 文、图)
本帖最后由 肖治 于 2016-12-10 21:41 编辑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