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卫东,一个哈尔滨汉子;
4月19日,他第一次来到巫溪,就承诺将把帮扶巫溪贫困孩子的事业坚持不懈的进行下去。
他为什么坚持不懈的捐资助学
----小记爱心人士刘卫东

刘卫东关心询问戈宏登(段家宁 摄)

破旧的手机反映出刘卫东对自己的节俭和严厉(段家宁 摄)

为贫困孩子送温暖(段家宁 摄)

刘卫东与孩子们在一起(段家宁 摄)
4月19日,哈尔滨籍爱心人士刘卫东来到巫溪县白鹿镇白鹿小学,为96个贫困孩子、优秀学生和乐和少年送上书包、文具以及现金,鼓励他们好好学习,成长后报效父母、恩师、祖国。
“谢谢刘叔叔给我们送来的书包和字帖,我们一定努力学习,不辜负你对我们的希望。”头上还缠着纱布的二年级学生戈宏登非常有礼貌的说。
“千万别说谢谢,叔叔的能力太小,还不能给孩子太大的帮助。”刘卫东有点局促。
记者不但瞧见了他不安的表情,还偶然看到了他的手机,屏幕已经破裂不堪,电池盖不时掉落,大概新的也值不了几百元钱。他穿着非常普通,还赶朋友的顺风车来巫溪,明显“抠得很”。
但是同行《民主与法制社》记者陈正鱼告诉我,这么多年来,他捐助穷苦人的物资和资金已经达到一个不一般的数字。
刘卫东是9年前来到重庆创业的,开初也非常不容易,但他说“自己的运气好”,得到不少人的帮助。走过起步之难后,他就坚持不懈地到四川、云南、贵州等地,捐赠物品或现金,帮助当地贫困儿童,救济穷人。
“你为什么要到巫溪来帮助这些孩子?”面对我们的提问,他变得很深沉。“我出生于穷人家,小时候经常吃不饱肚子,得到的帮助不少。后来条件好一点,我妈妈爸爸宁愿自家苦一点,也要尽最大的努力去接济条件差一些的亲友和邻居。小时候虽然有点不理解,但帮助别人的思想从那时就刻进了心灵深处。”
刚刚大学毕业,刘卫东每月存一半以上的工资支付妹妹读书的费用,日子过得非常紧巴,即使是这样,如果在街上的小吃摊上,遇到乞讨的人,他也会为他们叫上一荤一素的菜,有一次,还为一个中年男子叫了二两老白干。两个人同桌吃饭,本人再馋也只吃素菜。
后来生意做大了,他的生活标准一直都没有跟着提高,能节约就节约,但是回到出生的地方,却大方得很。“有位邻居生病,一家人为手术费犯愁,我看了心里堵得慌,马上问还差多少钱,他们借了9000,还差11000,我二话没说,拿出钱就离开了。”
由于生意的原因,他到云南、贵州、四川和甘肃的一些贫困地区,看着孩子们几个人看一本书,没有书包,他就会悄悄的找到学校,孩子们收到新书包、学习用具,却不知道大好人是谁,长什么样子。
“每次给予别人小小的帮助,我的心里就会有愉悦的感觉。”刘卫东追求的不单单是财富的积累,更重心灵的洗礼。
难怪大家都认为他身上看不出有钱人逼人的气势,反而是谦逊、友善在感染大家。
“感谢正鱼老师把我带进巫溪,让我拥有帮助孩子们的机会。”35岁的刘卫东,透露出跟年龄、跟普通富人不一样的成熟和修养……
“我在四川发展了3万亩果树,希望能帮助当地的农民多一条增收的门路。”“巫溪适合发展山羊养殖业。”“巫溪的土壤里有硒元素吧,发展茶叶应该有搞头,但是不上到5万亩的规模,就成不了气候,也不能带动多数农民致富,我在考虑能不能帮巫溪把这个产业做起来。另外还要帮助巫溪好好争取上面的政策。”来巫溪短短的十几个小时,似乎对全面的情况已作了深入的了解,巫溪的发展成为他的己任。 “我这次来只是了解个情况,正鱼老师,下次我们多带几个老板来。而且今后我要争取每年都要来一次。”
“个人申报基金有哪些程序呢?我打算长期帮助巫溪的穷孩子。”
“一定要让山里的孩子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精,从小立下大志,改变家乡面貌。五一期间我要带十多个品学兼优的巫溪孩子到重庆的大学、科技馆、影剧院去看看。”
“六一为白鹿小学30多名困难学生每人添一套新衣服。”刘卫东告诉我们他的新打算。
也许孩子们还不知道收到的书包每个价值200多元,刘卫东执意要买品质好、形象美观的,“要让孩子们知道我是真心实意帮助他们。”
“我还想在今年的大学毕业生中寻找一批舞蹈、音乐老师志愿者,我出工资,让他们来这里教学,让山区的孩子也能接受跟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
短短的随行,本报记者感觉的是刘卫东这个成功的创业者有着许多不一般,特别是对巫溪的牵挂,是那样真实。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