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成功

一封情书

一封情书
    网友传给笔者《一封情书》。这是一位援鄂白衣战士完成抗疫任务,临离开时写给武汉的情书。笔者一口气读了好几遍,感慨万千。现转发到巫溪网,以飨溪友。这封情书的标题是:我要你在今后的岁月里平安欢喜
亲爱的武汉:你好!
  我是一个来自重庆的姑娘。今天刚好是我来汉的第30天。30天,整一个月,不够长,也不算短。在这特别的日子里,我写此书信,向你表达心意。
  我是一个爱旅行的人,到每一个目的地之前必会做好详尽的攻略。我去过许多的城市,还从未到过这里。也曾想过有一天,我会画着美美的妆,满怀期待地来拜访你。但未曾想,和你的相遇,竟是如此措手不及。
  2020年2月13日,也就是一个月前的今天,我在凌晨接到来汉的通知,并在当天随医疗队坐着专机抵达。第一次来见你,行色匆匆,心事重重,还顶着一头自己瞎剪的、乱糟糟的头发,实在有些不好意思。
  来汉之后,我一直都住在硚口区六角亭街道。上班的时候,我就沿着民意四路—民意上街—利济东街一路步行到达武汉市第一医院。7个小时后,原路返回,在即将到达崇仁第二小学的路口右转,进入驻地,呆在房间里直到下一次上班。
  因此,我虽已来了30天,但你可能并没有注意到我。想必你也不会知道,从见到你的第一眼开始,我便对你有了好感。
  那是在2月13日的下午,我随队到达天河机场,看到一些武汉人站在机场出口挥舞着国旗迎接我们。他们一边喊着欢迎,一边指引着将我们送上贴着“守护医者志愿队”标志的客车。从机场到驻地,一路上车极少,但夜晚的你仍被闪耀的万家灯火所点亮。
  “谁说这是一座空城,明明这每盏灯的背后都有一个家庭在坚守。”我对自己说。
  在汉的一日三餐,都是送到驻地来的定制盒饭。第一次领到丰盛早餐的我,模糊了眼。忙碌在我眼前的当地人呀,每一位都戴着“志愿者”的光环。毫无疑问,哪怕物资缺乏、人员疲惫,你依然倾尽所有,把最好的一切奉献给我们。
想到你默默忍耐、默默付出的这段艰难时光,我打开餐盒,一口馒头一口粥,眼泪流进了心里。在那一刻,我便动了心。
   第二天,我走进了你的病房。穿着防护装备的我看着镜子,几乎认不出自己了。没有优雅的白大褂,而是一副打怪兽的模样,就这样出现在你的医院里,哎,实在抱歉啊。“依旧是美的,要加油哦!”我鼓励自己,并转身向污染区里的病房走去。
  “医生,我们隔远一点。”这是我在你的病房里听到的第一句话。当时我心头一暖,向前一大步,握住那位病人的手:“别怕,我们穿成这个模样,就是为了能靠近你们呀。”
  不管在哪里,病人对医生来说,从来都不是陌生的。我走进每一间病房,走到每一位患者的身边,倾听他们的诉求,也尽力解答着他们的疑问。
  他们说感谢,我说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本就是应该的。“不是应该的,你们应该在家里,应该在重庆,你们来这不能算是应该。”一位大叔感慨道。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我们是共饮一江水的同胞嘛!”我心里盼着,工作服上“重庆”的字样,不让他们觉得有距离。
  30天了,病人们陆续地出院了。86岁的婆婆也即将出院了。有一天中午12点,她扶着墙摇晃地走到医生办公室门口。
  “王医生啊王医生,我要找王医生呀!”我站起来向她走过去,仔细分辨着她说的武汉话。“吃饭呀,吃饭!”我只听懂了她说的这个词。我转头问护士:“这个婆婆需要喂饭吗?”护士说,婆婆刚吃过饭。婆婆又指了指我,再次说“吃饭呀,吃饭”。
  我懂了,她是问我吃没吃饭。不理会我的回答,她只顾着拉我到她的病房,要把平时医院发的牛奶和点心都塞给我。我心里一阵感动,想着如果不是病房里的东西无法带出,我一定会接受老人家的心意。
  方舱医院休舱的消息传遍了病区,这是胜利的曙光。“他们都回家了,等我们回家,你们也回家,这件事情就算是过去了。”一个病人说。我鼻子一酸,想起了那些再也回不了家的人。
  下班后卸下防护,当流水冲洗着满是勒痕的脸,我任眼泪悄悄地流了一小会儿。可还是被你看到了吧?那天回程的路上,有阳光一直照在我身上。
  你是英雄的城市,你的人民是英雄的人民。这30天里,你的志愿者们在各个岗位上日复一日地坚持。有时刻守护我们顾不上回家的教委邱老师,有捐来物资又送来加油视频的崇仁二小师生,还有为我们提供一日三餐的“谢先生酒店”留守员工们。这些正经历着劫难却奉献着一切的人们,每一位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芒,温暖了我这个异乡人,也温暖着最寒冷的时节。
  我在冬末遇见你,现在已是春天。天气转暖,万物复苏。虽偶有阴雨,但晴朗的日子更是多见。早听说,春天是你最美的季节,黄鹤楼上白云悠悠,珞珈山下樱花盛开。我虽只能呆在酒店的房间里,但闭上眼睛,仿佛就能看到这一切。
  我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女孩,但你却是一座辉煌的城。古往今来无数过客归人皆为你倾心,他们在此地颂扬着“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传奇,感叹着“晴川历历汉阳树”的锦绣,震撼于“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气魄。
  原谅我没有更好的诗句送给你,但你一定知道,在这30天里,我和我的战友们奋战在此地,同你的人民肩并肩站在一起,誓要打赢这一场保卫你的战役。我无法用足够的篇幅,把这30天里所有的故事都讲给你,但我在你的土地上流下的每一滴汗水和泪水,都在证明我的心。
  爱在于付出,本不该有所求。但我爱你,却盼能得你回应。在夏天到来之前,我将离开你,但我希望有朝一日归来时,有硚口六角亭的巷口热闹拥挤,有崇仁小学的教室欢歌笑语,还有店家在小路上拦住我,劝我先吃一碗热干面再继续前行。到那时,我会和当地人坐在一起,不经意地说起我曾来过这里,那是在2020年的春季。
  武汉,我的江城。我爱你,有所求——我要你在自此之后的漫长岁月里,平安,欢喜。
                                                                                                     重医附一院内分泌内科 王越
                                                                                                                 2020年3月13日于武汉

本帖最后由 杜正坤 于 2020-3-22 10:44 编辑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
全部评论
  • 默认
  • 最新
  • 楼主
  • 无名人氏 LV21 论坛元老
    2楼
    3-22 12:04 · 河南
    回复
  • heming02 LV18 太上皇 巫溪网元老
    3楼
    3-22 14:03 · 重庆
    回复
  • 无名无语 LV16 王爷
    4楼
    3-22 17:54 · 重庆
    回复
  • 古栈道 LV12 按察使
    5楼
    好感动
    3-22 23:13 · 重庆
    回复
  • 仗义 LV26
    6楼
    3-23 00:30 · 山东
    回复
  • 康熙大帝 LV16 路人
    7楼
    此文写得摧人泪下,语重心长,我太爱你了!!
    3-23 15:05 · 重庆
    回复
  • 杜正坤 LV20 论坛精英 楼主
    8楼

    康熙大帝 发表于 2020-3-23 15:05 此文写得摧人泪下,语重心长,我太爱你了!!

    康熙大帝:你的评价非常准确。白衣战士文章确实是一篇感人的美文。
    3-24 09:43 · 重庆
    回复
你的热评
游客
发表评论
最热溪友圈
  • 下雨天

    不懂你的心

    24
  • 油条老大

    23
  • 早安吉祥

    年少怎不轻狂

    21
  • 成年人,只筛选,不纠缠,简单点,我明牌,你随意~#做自己的光#

    春 儿

    21
  • 那代人的脊梁骨 巫溪的山,是七二年生人的第一重命。 生在大巴山褶皱里,开门见山,出门翻山。泥土是他们最早的课本,三岁跟着大人在坡上捡柴,五岁能帮着背半篓洋芋。天不亮就揣着冷红薯往学堂跑,羊肠小道上的露水能打湿半截裤脚,冬天冻裂的手背上结着血痂,却攥着课本不肯放——他们知道,读书是翻出山的唯一路,可更多人读到小学就辍了学,不是不想读,是家里少不得一个劳力。 八九十年代的巫溪,日子像石磨盘,转得慢,磨得人疼。男人们扛着锄头往土里刨食,女人们在灶台和猪圈间打转,一年忙到头,能把粮仓填个半满就谢天谢地。遇着天旱,玉米秆枯得能点着,看着地里的苗成片死去,汉子们蹲在田埂上抽烟,烟蒂扔了一地,也不敢在女人孩子面前掉眼泪。那时候没有自来水,要去几里外的溪沟挑水;没有水泥路,运点山货全靠肩扛背驮,走一趟县城要耗上大半天,鞋底磨穿是常事。 后来改革开放的风慢慢吹进山里,有人揣着仅有的积蓄去广东及北京打工。绿皮火车哐当哐当走三天三夜,挤在过道里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在工厂里,一天干十几个小时,流水线转得让人头晕,工资要攥在手里攥出汗才敢寄回家,怕被偷,怕被骗。留在家里的人,守着老人孩子,守着几亩薄田,夜里听着山风响,总惦记着远方的人有没有吃饱,有没有受欺负。 他们没读过多少书,却懂得“扛”字怎么写。父母老了,他们扛着赡养的担子;孩子大了,他们扛着供读书的压力。遇上亲人生病,要背着往县城医院跑,山路崎岖,汗水浸透了衣衫,也不敢歇脚。他们很少抱怨,顶多在饭桌上喝口包谷酒,叹一句“日子总会好的”,第二天又照样扛起锄头或行李。 如今这代人都年过五十了,巫溪的路修宽了,房子盖新了,可他们手上的老茧没褪,腰杆也慢慢弯了。偶尔坐在院坝里晒太阳,看着山脚下的水泥路通到家门口,看着孙子孙女背着漂亮的书包去学堂,会笑着说“现在的娃,比我们当年享福多了”。他们没说出口的,是自己把苦日子嚼碎了咽进肚子里,才铺出了这好日子的路。 这代巫溪人,就像大巴山上的松树,扎根在贫瘠的土里,迎着风,顶着雪,不声不响地,把自己活成了家的脊梁,活成了巫溪山里最坚韧的风景。 文案原创:微信名,纵横四海,外号大师兄。

    光头沈

    20
  • 就等你了#露个脸!巩固一下溪友圈的地位#

    精一眼镜

    20
  • 羊桥坝新米,只能说:好吃😋

    Amyxy

    18
  • 竖井

    野猪王

    14
  • 分享了图片

    野猪王

    12
  • 吃草动物升级版:菜放了3种,油放了3种,加了个蛋补蛋白质(其实我是不是想多了,需要补不?),剁辣椒提味,完美! ​ 坚持3个月能不能瘦下来?#一张照片更新今日状态#

    巫溪鸡血哥网CEO

    11
热点推荐

安装应用

随时关注身边时事,认识有趣的人

免费下载巫溪鸡血哥网
这是app专享内容啦!
你可以下载app,更多精彩任你挑!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