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成功

『健康科普』“0糖0卡0添加” 究竟是怎么回事?

本文已经收录在专题:


无糖气泡水的爆红,“0糖0卡”成为了食品领域炙手可热的口号,但严格来讲,能够做到0糖0卡0添加的食物,也就只有水

其实,0糖、0卡、0添加是互相独立的概念。它们,到底是健康密码还是营销噱头?
0卡路里≠0热量,无糖≠不含糖
由于这种三0(0糖0卡0脂)饮料的出现,很多原本不爱喝饮料的人也开始购买饮用,因为觉得无糖无热量,口感还比白开水更好,喝起来心里没有负担,更有人拿三0饮料代替白开水。
其实,标榜“0卡路里”“无糖”的无糖饮料,并不是就真的一点热量都没有,也并不是含糖量为0,只是量非常低而已。因为,我国《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当食品中的能量低于17千焦/100克(固体)或100毫升(液体)时,就可以声称0能量。当含糖量低于0.5克/100克(固体)或0.5克/100毫升(液体)时,就可以声称含糖量为0。
“0糖”可能使用了其他的糖
日常生活中,许多人把“糖”理解为蔗糖(或者说白砂糖);在食品营养领域,“糖”是各种单糖和二糖的统称,除了蔗糖,常见的还包括果糖、麦芽糖、乳糖、葡萄糖等等,而这些实际上也属于糖。

但是,很多商家把“无糖”概念偷换成了“没有添加糖”,比如“无糖奶茶”的检测经常发现“含糖”,往往就是来自于牛奶的乳糖或者植脂末中的糖浆。还有一些是把“糖”的概念偷换成“蔗糖”,比如用麦芽糖、糖浆、浓缩果汁作为糖的来源,却也宣称“无糖”。有的商家更有节操一些,宣称“无蔗糖”——从法规角度说,这跟用其他的糖不矛盾,而是利用了许多消费者把“蔗糖”等同于“糖”的认知,对消费者形成误导。
专家的建议是,如果看到宣称“无蔗糖”的食品,认真地去看看配料表,绝大多数都是使用了其他的糖。


“0糖”与“无糖”又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不含糖也不用甜味剂,因而没有甜味。从健康的角度说,这样的“0糖”“无糖”是最保险的。对于婴幼儿,“0糖”“无糖”就应该是这一类。

另一类是不含糖,但是使用甜味剂来产生甜味。一般而言,甜味剂的甜味跟糖有一定差异,有一些人工甜味剂还有一些健康方面的疑虑。不过这只是说甜味剂不像以前以为的那么“完美”,基于目前的科学证据,相同的甜度下甜味剂对健康的影响还是要比糖小得多。
简而言之,如果可以不需要甜味,那么不用甜味剂的“0糖”是最好的;如果实在难以舍弃甜味,使用甜味剂的“0糖”“无糖”也还是一个可接受的健康选择。
“0卡”不重要,关键是卡路里来自于什么食物成分
卡路里是热量的单位,通常用“千卡”来标示。大家在食品标签上看到的“千焦”也是热量的单位,1千卡约等于4.2千焦,因为热量与减肥有关,所以“0卡”别具吸引力。
在食物的宏观成分中,碳水化合物(包括膳食纤维)、蛋白质、脂肪都会产生热量,只有水不产生热量。在甜味剂中,高倍甜味剂因为用量极少,热量可以忽略。而糖醇因为甜度低,所以用量大,热量不能忽略。在常见的糖醇中,赤藓糖醇因为几乎不被吸收代谢,所以国家标准中不对它计算热量,而其他的糖醇,比如木糖醇、麦芽糖醇、山梨糖醇等等,就都需要计算热量。

也就是说,要想实现“0卡”,那么主要原料就只能是水和赤藓糖醇,所以“0卡”的食物只能是无糖饮料。至于市场上的“0卡糖”,其实就是赤藓糖醇和高倍甜味剂的混合,只能用来作为食物饮料的添加成分,不应该单独作为食物。因为,赤藓糖醇摄入过多可能导致腹泻,所以需要控制摄入量——所以,0卡糖通常用于饮料中,烘焙食品等都可能因为用量较大而带来腹泻风险。
实际上,选择食物没有必要过于纠结热量值本身,而应该关注热量来自于什么食物成分。比如我们来举三个例子:食品A由蛋白质、脂肪和淀粉组成,比例较为合理,是一款中规中矩的食品;食品B的热量与食品A相同,但是蛋白质少、含有大量的糖,可以算得上大家通常所说的“垃圾食品”了;食品C虽然热量甚至要高一些,但是不含糖,蛋白质和膳食纤维都相当丰富,算得上是一款“健康食品”了。
总结一下就是:对于食物的热量,数值本身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营养组成——如果热量中来自于糖和脂肪的部分很多,那么就是“劣质热量”;而如果来自于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部分多,那么就是没有关系。
0糖0卡0脂的三0饮料,其实危害更大
虽然三0饮料不像传统饮料一样含有蔗糖、白砂糖,但是其对健康的危害却一点不比传统饮料低。
1.增加罹患2型糖尿病风险
研究人员发现,每天喝一杯200毫升含糖汽水,罹患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21%;而每天喝一杯无糖汽水,患病风险增加18%。一天饮用两杯及以上甜味饮料的志愿者,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是不喝饮料志愿者的2.4倍。一天喝下5杯甚至更多无糖饮料的志愿者,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4.5倍。
研究人员认为,无糖饮料可能刺激食欲,让人更渴望高糖食物,进而摄入更多的高糖食物。此外,人工甜味剂可能引起脂肪组织内部和肠道细菌的化学反应,令机体的葡萄糖耐受性变差,引发2型糖尿病。
2.增加卒中、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Mossavar等最新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81714例50~79岁的女性进行综合评价,摄入某款无糖饮料较高如每天两杯以上的群体,其卒中、冠心病以及全因死亡率较高。该研究还首次证实了排除糖尿病及冠心病人群后,摄入大量无糖饮料同样会使小血管闭塞的发生风险增加81%。
3.无糖饮料更伤牙齿
墨尔本大学的科学家对23种不同种类的饮料的测试显示:无论含糖还是无糖软饮料(包括调味矿泉水)都可以对牙齿产生严重腐蚀。同时还发现,无糖饮料可以导致30%~50%的牙釉质软化,无糖的苏打水和糖果的危害更甚于真正的饮料和糖果。
这个结果看起来匪夷所思,其实问题主要不在糖,而在酸。比如无糖可乐,虽然没有蔗糖等传统糖类,但为了保持口感,添加了更多柠檬酸和磷酸,这反而更伤牙齿。
我们常说爱吃糖容易蛀牙,其实问题不在糖,而在于吃糖后没有彻底清洁,某些细菌会附着在牙齿表面形成菌斑,而菌斑中大量细菌产酸,造成牙釉质脱落,伤害到牙齿。
总的来说,无糖饮料并非真的不含糖,反而甜味素会刺激大脑,让人更有食欲,不仅不利于减肥,长期大量喝无糖饮料,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风险一样会上升,还可能伤害牙齿。所以说,最安全的饮品就是白开水,要想避免这些危害,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喝饮料,多喝白开水。


来源:水煮科技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榆林科普」。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
支持楼主

0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20700 回复 0
举报
全部评论
  • 默认
  • 最新
  • 楼主
你的热评
游客
发表评论
最热溪友圈
  • 有些情绪 ,只能就给深夜,因为天亮后 ,生活还得继续。

    《不念过往》

    29
  • #发一张最近的照片# 𝕪𝕖𝕖𝕖·咔嚓! ✌︎   一定要长得好看吗  好笑不行吗

    -念-

    26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老将上三楼#✌️

    军爱珍惜

    25
  • 分享了图片

    仗义

    20
  • 油条老大

    19
  • 早安吉祥

    年少怎不轻狂

    18
  • 早,当牛做马的一天

    不懂你的心

    13
  • 骄阳似火,梅开二度,坚强不屈,奋发图强。艰苦的环境中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山水田园梦

    12
  • ☀️日期:²⁰²⁵/⁰⁷.¹⁴ᰔᩚᯓ𝕄𝕠𝕟𝔻𝕒𝕪 ˂ᵒ͜͡ᵏᵎ 📝 文案:今日份家庭聚餐🍺 💫 心情:ง💯百分百开心💞 ✍ 记录: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在一起的每个时刻都值得纪念📷✌️#一张照片更新今日状态#

    马玲

    11
  • 双将#马似入林之虎豹,车为当道之豺狼✌️#

    军爱珍惜

    7
热点推荐

安装应用

随时关注身边时事,认识有趣的人

免费下载巫溪鸡血哥网
这是app专享内容啦!
你可以下载app,更多精彩任你挑!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