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总台央视新闻频道继续播出《重返现场看变化》系列报道。石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2017年,重庆巫溪石漠化的面积有12万多公顷,占到巫溪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而且大多分布在悬崖峭壁间。为了治理石漠化,在巫溪宁厂古镇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爬上悬崖陡坡,不断往山上运送水泥、石块、泥土和树苗,50多人愣是在1000多亩的荒山上,种下了6万多棵树苗。4年后,巫溪县石漠化治理的成效怎么样?当年的种树人还在悬崖上种树吗?近日总台记者重返现场,看昔日石头山今朝又何样。 昔日石头山 今朝绿满坡
这是2017年总台记者在重庆巫溪宁厂古镇记录下的场景,为了在这片已经荒漠化的石头山上种树,官山林场工班长林云喜和工友们肩背手提,先是把水泥、石块、泥土运上峭壁,筑成一个个石窝子,再把树苗一棵棵背上山,种在石窝子里。
上山的路,最窄能下脚的地方,还没有手掌大。在这样的悬崖峭壁间,这群种树人愣是用一年的时间,在1064亩的荒山上,搭筑了6万多个石窝子,种下树苗。如今,4年多过去了。当年的石头山是否焕发了生机?我们再次来到重庆巫溪县,见到了林云喜。
重回巫溪 再访陡崖种树人
老林今年已经65岁,老伴担心他的安全,去广州照顾孙子前专门嘱咐他,不能再接上山种树的活儿。
总台记者 王磊:现在我走的这条路就是当年和林云喜一起上山种树的路,这些大的石头还在,所以现在要爬上去还是得手脚并用。但是我们看这些石头缝里全都长出了草,我记得这里这一片是当时搭窝子种的树,刚种下的时候小树苗的高度就到我膝盖这个的位置,但是现在我们看这几棵树都有一人多高。
这是2017年,我们和老林爬山时最险的一段。下方是悬崖,上方是八九十度的崖壁,进退两难。
如今我们再次往上爬,茂密的植被覆盖了崖壁,小树枝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支撑的地方。
爬上崖壁,我们找到了当年种树的石窝子,松散的土质层如今变得很紧实。
而我们还记得,当年因为之前种下的树苗死了,老林有多难过。种树人曾经的艰辛,让如今的护林人不敢马虎大意。
2017年采访时,让我们印象深刻的还有老林的外甥、官山林场的副场长陈辉。一开始,我们觉得他的态度有点不近人情。
原巫溪县官山林场副场长 陈辉:上面那个是哪个,谁叫你在上面去的。
后来我们理解了他的严厉,作为副场长,他要负责工友们的安全。
严重石漠化山体 如今在巫溪已找不到
如今,陈辉已是巫溪县林业局植树造林的负责人。他说,像我们2017年拍摄的严重石漠化山体,在巫溪已经见不到了。
如今,陈辉负责这片位于花台乡的山体绿化,在这里种树,陈辉已对树种有更高的要求,不再是只要易存活,更要考虑景观。如今,这里已种下紫薇、三角梅、红叶石楠等多个树种。
巫溪县林业局生态发展科 陈辉:因为它是在大宁河边,首先就是生态效益,第二个就是景观效果,因为(大宁河)它有行船,我们这儿到了秋天过后,一看一片红叶还有花香,主要可能今后发展就在旅游业方面,帮助这个地方经济的发展。
石漠化治理有成效 宁厂古镇游客增多
随着石漠化治理取得成效,在林云喜他们种树的宁厂古镇,游客如今越来越多。
游客:原来全部都是一片荒山,这几年真的全部长满了,栽了不少,你看这个都是栽的。巫溪现在是青山绿水呀,真的非常舒服这个地方。
我们还记得当年曾问过林云喜,既会木工、又会泥水匠的他,为什么要选择在悬崖上种树,当时他这样说。
官山林场植树工 林云喜:我是有种树的感情了,没有感情联系,我不会(在林场)参加他们那种树的工作。前人栽树后人享福,就是说前人植树,就给后人带来一种财富。
4年来,巫溪县的森林覆盖率已从2017年的65.6%增加到2020年69.7%。经过林云喜这代种树人的努力,巫溪县的悬崖上,如今已不再需要种树人。
来源:央视新闻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