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永红:用馒头“蒸”出的亲情,抚养入狱哥哥的两个孩子
家住上磺镇严家村的余永红今年32岁,十多年前他的哥哥入狱,之后嫂子离家出走,留下两个孩子无人照顾。余永红夫妇毅然承担起抚养这两个孩子的重任,视如己出,通过卖馒头把他们养大。
记者来到余永红家中时,他正在忙着擀面,他说:冬天天气寒冷,一般都要提前一天发面,这样做出来的馒头才更好吃。
余永红向记者讲述到,他每天早上3点钟就要起来,要做四百多个馒头,这样的日子周而复始。他同时还说他的父亲体弱多病,母亲是聋哑人,哥哥2010年入狱,留下身体虚弱的嫂子和刚出生的两个孩子,嫂子不堪生活的重负,扔下孩子离家出走,他和妻子毅然撑起了这个大家庭。
余永红回忆起当年,不禁感叹:在2014年的时候,我听到父亲说要把哥哥的两个小孩子送给别人,他们那个时候连户口也没有,我和妻子当时在贵阳,当即就决定自己回来带这两个孩子,两条生命怎么可以随便送给别人,之后就把两个侄子和我自己的女儿一同养大了。
余永红妻子向记者讲到:当时好像也没怎么想,就觉得小孩是条生命,经常看到电视上报道那些离婚后把小孩抛弃的事情,心里觉得很难受,不忍心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边。
刚从外地回来的时候,余永红和妻子靠务农维持着生计,但他知道,几个孩子后面还要读书,父亲又体弱多病,这样下去后面的日子肯定会过得很艰难。于是,他就和妻子商量着在自家做馒头出去卖。
余永红向记者讲到,因为他有一门做馒头的手艺,所以就买了一辆三轮车,在自己家中自蒸自卖,用三轮车跑乡下。
之后的日子,余永红和妻子起早贪黑,不离不弃。夫妇俩一边做馒头卖,一边照顾老人和小孩,在村支两委以及左邻右舍的帮助下,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如今余永红的两个侄儿上了中学,这一大家庭靠着小小的馒头,“蒸”出了幸福。
余永红对记者说:我现在通过国家的厨师培训,还有国家的扶贫帮助,我现在在家里面做馒头,还想以后在镇上或者县里面去开个小店,想日子过得比现在还好,争取往这方面发展。
坚守责任和义务,坚持对家庭的信念,面对家庭的苦难,永不言弃,余永红夫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了亲情的伟大,在平凡而又平淡的生活中传承了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在此,也希望更多年轻人把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总编/邹永武 编审/刘智 责编/汪大喜
编辑/ 刘雪羽 (实习) 记者/万国权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巫溪发布」,搜索「cqwxwx」即可关注,[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