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巫溪文旅融合和乡村振兴的几点建议
对巫溪文旅融合和乡村振兴的几点建议
杜正坤
振兴乡村,必须搞好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则离不开对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传承。
为了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旅融合和乡村振兴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建议打造“乡村旅游+非遗”模式,既有利于非遗文化的保护,也有利于促进地方旅游经济特别是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一、发掘、打造好红色景点。除了红三军经过的鸡心岭、一线天、七蟒峡、红池坝、通城坝红路等红色景点和西宁桥奉大巫起义纪念錧外,还有川东游击队活动过的宁厂、下堡大水溪、天元乡关庙、土城镇坪江等许多尚未发掘红色景点,应当及时开发。
二、发挥好宁河剌绣、龙凤木梳等非遗项目的龙头作用,带动其它非遗项目在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上的杠杆作用。
三、在宁厂古镇建立巫文化中的盐文化博物馆。
四、在通城兰英乡或红池坝镇建立药文化基地和中药材研究所。把一些濒临灭绝的头顶一颗珠、一碗水等野生中药材改为家种,使之繁衍,并逐步扩大种植规模,形成兰英乡西安村的独活和贝母生产格局。
五、举办五句子歌音乐教师培训班,开展五句子歌进校园活动。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五句子歌在年青人中得到普及,达到为巫溪旅游增添亮色的目的。
六、进一步发掘和传承巫溪民间故事。利用乡镇文化站这个阵地或通过互联网讲述巫溪民间故事 ,传承巫溪民间故事。让旅游景点的解说员成为巫溪民间故事员,讲好当地景点的民间故事。
七、充分发挥巫文化研究会在非遗传承中的引领作用。如让上刀山、顶红锅等项目在旅游景点表演,增加人气。将独具特色的非遗品牌融入到旅游之中,使乡愁得以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