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溪珠海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杨继贵名师工作室暑期新课标研读分享活动
课标解读悟新意 交流研讨促成长
珠海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杨继贵名师工作室
暑期新课标研读分享活动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挥手与暑假作别,拥抱新学期的来临。8月28日,为了促进教师进一步熟悉课程标准,把握新课标指导下的教材体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素养提升,珠海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杨继贵名师工作室在三年级3班教室,举行了暑期新课程标准研读分享活动。
此次活动由工作室成员吴文明老师主持,全体工作室成员和珠海实验小学两名新进教师参与了本次活动。活动中,有8名工作室的老师一一进行了新课标研读分享。
廖春燕老师以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畅游童话世界”为例,深入浅出地从课标和教材两个方面,与大家交流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任务群在实施过程中的要领:创设情境任务,让学习活动生活化;设计子任务,让学习过程结构化;设计活动任务,让学习过程连续化;完善评价机制,让“教——学——评”一体化。
姜雅琪老师对比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梳理了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的新变化:一是教学方向上明确了我们的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二是教学内容主题更清晰,育人目标更加系统明确;三是首次提出了“学习任务群”。这些新变化将引领着我们追寻着新的方向,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学习新理念,拥抱新课堂》是张南方老师分享的主题。在分享中,张老师先交流了学习新课标的体会,将其总结为“扎实”“自信”“提升”“延伸”四个关键词,即语文教学要扎实、语文教学要自信、语文教学重提升、语文教学重延伸。接着她结合自己之前教学的课例《跳水》,谈了新课标理念下自己的一些新的教学思路,这正所谓“常学常新、常思常悟、常研常得”。
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长期的工程,郭厚静老师基于对新课标的解读,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语文新课标的课程基本理念进行了交流,她指出教学中要突出素养本位的“整合”设计;创设情境教学,训练学生语言思维;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学习技巧;采取科学手段开展教学评价,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实现高效语文课堂的建构。
吴红琼老师针对我们一线教师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落实好新课程标准展开了探索,她交流了四个方面的体会:一是立德为先,强化课程教学的育人功能;二要转变观念,聚焦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培养;三是攻克难点,促进义务教育深层次问题的解决;四要夯实阅读,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
庄红玲老师在研读“语文新课程课标”和《薛法根与组块教学》后收获了“开卷有益”的感悟,她在一遍遍详读、续读、再读、细读中受益匪浅:分析发现了新课标的侧重;明确了备课有“三备”:备学生,备教材,备教学方法;感受到组块教学的教学意义……纸上得来终觉浅。她还将自己学到的、悟到的积极尝试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收获满满。
何秋菊老师结合新课标中的几个重要概念——育人价值概念、语文核心素养概念、学习任务群概念、整本书阅读概念产生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她指出这些重要概念,是在尊重教学规律、教学个性、老师的主动性,只有理解透彻,才能真正读懂新课标,真正做到守正创新。
张明华老师从任务群诞生背景——高标化育人质量;任务群出现原因——低效化教学活动;任务群基本内涵——统整化内容组织;任务群设计策略——渐进化守正创新四个方面追根溯源,探寻“任务群”的来龙去脉。专家的观点,自己的理解,案例的引用……让“任务群”在大家心中的模样越来越清晰。单篇任务群设计策略、单元任务群设计策略的提出为我们今后的教学设计拨开了云雾,指明了方向。
最后,杨继贵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点评指导,她对各位老师研读分享的态度和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向大家提出了新学期的学习要求和研究方向,鼓励老师们继续深入学习新课标,联系自身课堂实际,尝试建构任务群模式下的新课堂。杨老师鼓励大家,只要勇敢迈出第一步,在探索中不断前进,定能实现从照本宣科教知识到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转变,让核心素养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新课程标准的落地,挑战着一线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智慧,在教育创新、教育评价、教育机制等方面亟待提升。“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在杨继贵老师的引领下,工作室将继续围绕“新课程新课标”如何贯彻落实,如何让课程"目中有人",开展一系列专题学习实践活动,力图通过学习实践探索,在学习、交流、研讨、展示中,不断学习、不断成长,最终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
END
集山水之灵韵 育善美之灵魂
撰稿|鲁小玲
排版|向 骄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巫溪县珠海实验小学校」,搜索「zhuhaishixiao」即可关注,[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