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2023年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主动接种疫苗,共享健康生活!
点击
上方蓝色
文字关注我们吧
2023年4月25日是第37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主动接种疫苗,共享健康生活”,巫溪县妇幼保健院预防接种门诊带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预防接种需要了解些什么!
01 什么是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是把疫苗接种在健康人的身体内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预防接种抗体,获得特异性免疫。从而产生针对该种病原体的抵抗能力。
02 为什么要给孩子预防接种?
宝宝离开母体之后,在外界环境中,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感染。婴幼儿的各器官功能发育尚不完善,抵抗疾病的能力较弱,且随着婴儿成长,母源抗体逐渐减弱或消失,这时候就要通过外部力量获取免疫力,使孩子自身产生抵抗力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保护儿童身体健康。
03 制定免疫规划疫苗和 非免疫规划疫苗有什么不同?
根据《疫苗管理法》规定,疫苗包括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免疫规划疫苗是政府扩大免疫规划使用的疫苗,使儿童能预防12种传染病,如乙型病毒肝炎、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等。免疫规划免费向中国儿童提供,也是儿童必须接种的疫苗。而非免疫规划疫苗是父母自主自费选择为儿童补充接种的疫苗。例如可预防B型流感嗜血杆菌所致疾病、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病和轮状病毒胃肠炎。
04 哪些情况下应暂缓接种疫苗?
(1)患有严重皮炎、湿疹及皮肤感染等皮肤病的儿童。
(2)体温超过37.5℃的发热儿童。有严重心脏病、肝脏病、肾脏病、活动性结核病的儿童。
(3)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或患有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炎后遗症、癫痫等儿童。
(4)重度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儿童。
(5)腹泻儿童应等疾病痊愈后接种。
05 接种疫苗有哪些注意事项?
(1)接种前的准备工作:
①接种疫苗前家长要观察宝宝的身体状况,保持接种部位皮肤清洁,换上宽松柔软的内衣,向医生说清孩子健康状况,经医生检查认为没有接种“禁忌症”方可接种。
②接种当天仔细阅读相关疫苗的“知情同意书”。
③特殊健康状态儿童预防接种应遵医嘱:如早产儿与低出生体重儿、过敏儿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母亲所生儿童、免疫功能异常儿童等。
(2)接种后注意事项:
①接种完疫苗需要留观30分钟,观察期间尽量不要进食,观察有无急性过敏反应。离开之前还应检查接种部位有无渗血,局部有无红肿。②如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或口服轮状病毒疫苗后半小时内不宜进食热食及哺乳.
③接种疫苗不可以提前,如遇特殊情况可以适当推迟延后。如需要同时接种两种以上国家计划免疫疫苗,应尽量选择不同部位。
④接种疫苗后,少数儿童接种局部会出现红肿、疼痛、发痒或有低热,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如反应加重,应立即前往医院进一步诊疗。
⑤接种卡介苗后2-4周,接种处会出现红肿,逐渐形成脓疱,并自行溃破,以后溃破处结成皮后自行脱落,留有一小疤痕,这是接种卡介苗后的正常反应,家长不必惊慌。
⑥接种后出现以下情况需及时就医并告知接种机构做好相关记录:持续高热,尤其是3个月以下或有发热性惊厥病史的孩子;出现精神差、排尿减少、脱水、腹痛、严重呕吐腹泻、抽搐、严重咳嗽、呼吸异常等情况。
接种咨询电话:023-51528255
地址:县妇幼保健院一楼儿保科103预防接种门诊
供稿:顾顺梅
编辑:李加林
审核:刘小梅
来源:巫溪县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