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成功

巫盐天下 |历史河床升起的云帆(彭子柱)

本文已经收录在专题:
微晓说的第64篇文章
巫盐即出,天下索求

题图:巫溪县—马镇坝之秋
(摄影:乔洛阳)

文脉即人脉,文因人起,人因文聚
      读罢唐文龙的《巫盐天下》,想象豁然洞开,思绪悠长,一簇簇由柴禾燃起的火光,从亿万年前的时空飘来,粒粒巫盐在历史的煎熬中脱颖而出,晶莹剔透,顿然感悟历史的邃道中吹来的咸咸海风,所有空气在咸味中幻化成一幕幕铁马金戈的演义。
      我便游弋在文龙笔下的意境中了。
      《巫盐天下》由《源由盐起》《巫盐崛起》《盐巫神秘》《盐道苍茫》《盐味浓郁》《盐战风云》《盐语珠玑》《盐之留存》等章节组成,作者以联珠缀玉的手法,以“巫”为文化根脉,以“盐”为文化介质,仿若历史河床上升起的一片白帆,载着根深脉旷的巫文化,穿越了亿万年的时空悠悠飘来,伴随历史的涛声,回环叠唱,舒展自如,意境悠远。作者用平实流畅的语言,娓娓道来,时而溪流潺潺,温文婉尔,时而浩气横空,荡气回肠,引人深思,艺术感染力透纸背。
      巫文化作为“道”教文化的源头,能传播亿万年,“盐”这个介质对巫文化的兴盛、传播、演化等历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者紧紧围绕“盐”展开叙事,以5000年前为界点,往前讲述到“距今2.8亿—2.3亿年的古生代二叠时代”的海漫时期,往后大到历朝历代演义,小至民间民俗风情和凡人凡事,都与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文脉即人脉,文因人起,人因文聚。对巫咸地区人类的起源,作者引用“有距今200万年的巫山大庙猿人”“有距今20万年的长阳人”……“众多古人类生存痕迹的现象,因为宁厂,因为三峡诸盐”……整部书纵古横今、苍雄辽阔,勾画出一幅幅因盐而生的悲壮故事,磅礴万年,奔腾浩荡,极具震撼力和穿透力。
      文龙土生土长于巫溪,有关巫文化的各类传说耳濡目染,深扎于心。重庆巫溪自古以来孤悬川楚边界,山高路陡,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尤其上古时期,该地区更是野兽出没之地。直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地还流传着有关野人的即“红毛嘎嘎”的故事。这并非凭空而来,上古时期的巫咸地区,由于地处深山老林,粮食作物甚至还没有被发现,古老的人们以狞猎而生,“打猎都是集体出动的”,出动前,大都举行一种仪式,念念有词,手舞足蹈,祈祷收获、平安,“敬天敬地敬万物”,这便是古老巫文化的雏形,彻身感悟到天地人本是一体。作者便从“袁氏逐鹿”这个流传于巫溪民间的古老传说引出盐泉的来历,故事从野性狂追与野蛮挽弓搭箭的迷茫中引出柔情绵意的盐泉,“被追逐的白鹿停滞不前了,只顾低头舔舐着面前一孔热气腾腾的泉水”,野蛮与文明在此地相遇碰撞,于是,盐就出现了。
盐的发现,象征一种文化的发源,一种文明的开端。
      “于是,袁氏带领他的族人在这里住了下来”,一种新的文化与文明从此在这个叫做“袁溪镇”的地域孕育并发展、发达、传播开来,这里就是今天的宁厂。
      从作者的阐述里,我们不妨看到,一种文明的兴起与繁荣,并非孤立而存,他对“文学、艺术、政治、哲学、经济、文化、天文、祭祀、占卜等众多文化都产生过重要影响”,因此当时的巫文化的兴盛与盐经济的繁荣,造就了一个时代文明的繁荣。巫文化与盐经济于此合融一体,以极强的生命力和感召力,集汇八方来客,让人们从巫盐文明的源头里,享受着古老巫文明给他们带来的舌尖上的美味、财富、乐趣与美好向往。
      巫文化的感召力究竟有多大,作者写道:“黑色的影子、红色的火把”中,舞之蹈之的巫师“仰天而歌,俯地而笑”,跪地而呤,巫乐鸣奏,司刀摇响,画符挽绝,问卦答疑,人与神、天与地在庄重的仪式中交相感应,让人在可歌可泣中感受一种神秘的力量……文龙笔下的巫师祭拜仪式,或为祭盐,或为民间红白之事,或是官场庆典等等,巫文化带给人们的是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憧憬,对驱除邪恶“鬼魔”的期待。
      正是有如此神秘的力量和感召力,才使来往于此的全国各地的运盐人,沿着悠悠盐道,在当地巫文化的深深震撼和感染中,情不自禁把巫文化随盐巴一起传播到全国各地,成为川、鄂、陕、贵、赣、浙、云等各地当时一种繁荣昌盛的文化。在湖北神农架景区,仍残留一段青古板铺就的古盐道遗址,这条盐道穿越悠远的历史远空而来,穿越川鄂的崇山峻岭而来,人的想象可在这一段古盐道上停留一个世纪,也构想不完那一桩桩一幕幕与巫与盐有关的古远人和事……
      作者开篇就介绍,巫溪地处中国版图的心脏位置。这是上天造就,可以推断,这里就是华夏文化的心脏之地,恰如巫溪的水,默默浸润着古老的华夏文明。但是,随着经济浪潮的冲击,人们尤其看重眼前的物欲诱惑,而非历史性的终极价值,对文化产生出从未有过的忽视、轻视,甚至蔑视、敌视,这就给古老文化的研究与传承带来致命打击。如今,上古盐都宁厂破败不堪,巫文化研究更是几乎停滞,导致一些优秀的古老文化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消失。
      唐文龙作为一名本土文人,对巫盐文化的逐渐败落深怀痛惜之情,以一名文化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极力挽救,让巫盐文化再次发出神秘的炫彩,这也是他的梦想与追求。然而,仅凭一己之力,难撑承受之重。尽管如此,他还是努力撰写出版了《巫盐天下》来发出呼吁,告知天下人重视巫盐文化,重新拾传承巫盐文化的信心和决心,这是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之根的一种期许,让古老的优秀文化根植于中华民族。要树立文化自信,这就是文化自信,更是文化自觉。连自己的文化都不去关注不去热爱不去传承,何谈文化自信?
      手捧沉甸甸尚散发着油墨馨香的《巫盐天下》,仿佛感受到巫溪这个“心脏”又开始在掌心轻轻跳动,搏动着巫盐文化这条主动脉,让古老的文化血液再次流淌起来输送出去。我们坚信,巫盐文化的再次繁荣,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中华文明史上这块璀璨瑰宝一定会焕发出新的炫彩。

作者简介

      彭子柱 ,笔名彭若笑,著名词人,重庆巫溪人,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理事,海南省文联委员、省音协理事兼专创委委员,全国优秀青年词曲作家高级研修班第三期学员。作品先后在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部分省市电视台等媒体播放,在《词刊》《歌曲》等刊物发表,《水兵梦里海蓝蓝》和《水兵出海》《枪膛里飘出鸽子的歌唱》分别入选2006、2007年度《中国歌词精选》。

- 《巫盐天下》 其书 -
      重庆市巫溪县宁厂宝源山至今仍保存着全国唯一一孔尚在流淌的上古时期地面盐泉。巫盐文化的发展直接影响了古庸文化、古巴文化的发展,盐道文明促进了巫文化、巴文化、楚文化、秦文化、庸文化的交合融汇,形成了一条影响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文化沉积带。
      长篇文化散文《巫盐天下》首次提出“‘巫盐古道’为横亘在中国版图腹心地带,连接长江文明和黄河文明的文明大通道”概念,以散文的笔触,对盐道文明进行全面总结、阐述,用诗意的语言描述了上下五千年盐业文明的辉煌史诗。


- 作者其人 -

      唐文龙,1982年生,重庆巫溪人。网名“黑蚂蚁”,毫不起眼,柔弱渺小,但始终模仿着蚂蚁的姿态,坚持,坚韧,倔强地爬着,虽然慢了点,但一直向前……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微晓说」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
全部评论
  • 默认
  • 最新
  • 楼主
  • 醉过知酒烈 LV14 大学士
    2楼
    图一像条鱼
    11-10 06:45 · 重庆
    回复
  • 没想好改啥名 LV14 妃子 楼主
    3楼
    巫溪大宁河的鱼摆摆
    11-10 12:56 · 重庆
    回复
  • 和自由很熟 LV6 主簿
    4楼
    原来是一条鱼,我一直都没发现
    11-11 17:25 · 重庆
    回复
你的热评
游客
发表评论
最热溪友圈
  • 人这一生能有几个瞬间,心是热的,话是真的,爱是不必权衡的!

    《不念过往》

    35
  • 无论你活成什么样子,都有人说三道四,这个世界我们都只来一次,吃想吃的饭,见想见的人。看喜欢的风景,做喜欢的事。 ​​​​

    南方的风ē

    26
  • #一张照片更新今日状态#

    风吹南方。

    26
  • 自家灰泰迪生的小狗喜欢的私

    小小馒头

    25
  • 分享了小视频

    净静

    24
  • 又一单完成,今年又过去一半了,下半年继续努力拼搏

    yaisg

    24
  • 分享了小视频

    净静

    23
  • 分享了小视频

    净静

    22
  • 劝别人一套又一套,劝自己绳子一套; 劝别人一二三笑,劝自己三二一跳。

    胎神

    21
  • 分享了图片

    仗义

    19
热点推荐

安装应用

随时关注身边时事,认识有趣的人

免费下载巫溪鸡血哥网
这是app专享内容啦!
你可以下载app,更多精彩任你挑!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