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心支医】仁心护幼践初心 创新拓路谱华章——记儿科(新生儿室)医生周娜
巍巍大巴山,守护着巫溪县的万家灯火。在这片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土地上,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牵动着无数人的心。来自“组团式”帮扶团队的周娜医生,怀揣着医者仁心与帮扶使命,一头扎进巫溪县人民医院儿科(新生儿室),用专业与创新,在这片热土上浇灌出基层儿科(新生儿室)发展的新希望。她以先进理念为引领,深耕本土需求,推动科室医疗质量实现质的飞跃,更点燃了学科创新发展的引擎。
一、 规范筑基:筑牢质量生命线
面对基层儿科(新生儿室)规范化的迫切需求,周娜医生从“病历书写”这一基础环节破题。她精心梳理儿科(新生儿室)病历要点,建立门诊常见病、多发病的标准化模板,显著提升了病历质控水平。不满足于此,她系统性强化诊疗规范,组织团队深入学习川崎病等疾病的最新诊疗标准,积极参与国家儿科质控项目。这份严谨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儿科(新生儿室)相关心脏事件发生率与病死率实现双下降。对于最脆弱的生命,她更是严把安全关,两次参与危重新生儿病例评审,为提升县域新生儿救治能力贡献了宝贵的专家智慧。
二、 技术破局:填补空白开新路
面对儿科(新生儿室)患者数量波动的挑战,周娜医生深知唯有创新才能破局。她敏锐地引入儿童肺康复技术,应用于慢性气道炎症患儿,显著改善了他们的长期预后和生活质量。针对基层矮身材儿童诊断难题,她率先开展生长激素激发实验,为这些孩子提供了精准的诊断依据,成功填补了县域该项技术的空白。同时,她大力推广无创洗鼻技术,大大提升了患儿的就医舒适度,这项贴心的改变不仅赢得了家长口碑,也助力科室实现了服务创收与患者满意度的双提升。
三、 科研引航:激活发展新动能
针对科室科研薄弱的短板,周娜医生躬身示范,成为科研引路人。她亲自带领团队撰写高质量SCI论文,两篇论文的完成不仅标志着团队的科研能力跃升,更让巫溪儿科(新生儿室)的声音首次在国际学术舞台响起。她深知科研的根基在临床,系统性整合临床病例数据,构建起宝贵的科研素材库,并在过程中悉心培育团队成员的科研思维,为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播下了种子。
四、 薪火相传:锻造带不走的队伍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周娜医生深谙帮扶的真谛在于留下“带不走的队伍”。她坚持教学相长,通过组织指南学习、病例讨论,有效提升了团队的整体临床思维能力。在科研实践中,她注重人才孵化,手把手指导年轻医生参与项目,为科室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积蓄了强劲的后备力量。
NURSES' DAY
“守护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医者最本真的初心,也是最大的幸福。”周娜医生用这句话诠释着她的帮扶情怀。在巫溪的日日夜夜,她用仁心仁术呵护山区儿童的健康,用务实创新探索基层儿科(新生儿室)的发展路径。她的足迹,深深印刻在提升医疗规范、填补技术空白、点燃科研星火、培育本土人才的每一步征程上。未来,她将继续与巫溪儿科(新生儿室)团队并肩,在规范化与创新发展的双轨上坚定前行,共同书写基层儿科(新生儿室)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为更多山区儿童托起一片更加明亮的健康未来!
供 稿:医务科(医患关系办、病案统计科、门诊办公室)刘超
编 辑:罗忠艺
一审一校:朱庆
二审二校:余晓娜
三审: 王 永 清
三校: 岳 忠 全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了解更多健康资讯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