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
如宁厂古镇微微清风;
如大官山的潺潺云雾;
如大宁县温暖的光。
从山野到书房,由清晨到夜晚。
[wxvideo]r0842eqpgzp[/wxvideo]
经过数月的筹划2019年巫溪视频类栏目
【心有宁溪】
今天终于和广大网友见面了!
宁厂镇是巫溪县生产泉盐的古镇,古称大宁厂。宁厂镇坐落于大宁河支流后溪河口的南北两岸,街道沿岸分布,如今虽房舍店铺密布,但大多已是残垣断壁,荒废多时。在这全长约为1.5公里的“半边街”上徘徊,还能见到过去庙宇楼台、古老盐泉、旧式盐厂、废弃码头等遗迹,却有一片秋风萧瑟之感落入心头。宁厂曾经的兴盛,离不开盐泉的开发和生产。《舆地纪胜》记载:“宝山咸泉,其地初属袁氏。一日出猎,见白鹿往来于上下,猎者逐之,鹿入洞不复见,因酌泉知味,意白鹿者,山灵发祥以示人也。”白鹿引泉的传说,是宁厂制盐的开始。至少在汉代,先民们就在这里开采卤水,并逐渐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因盐而生的山区市镇。从唐代开始,朝廷在这里设置盐官,管控盐务。《唐书·刘晏本传》:“夔州有大昌县,县有盐官,刘晏为盐铁使,以嘉兴及大昌等为十监。”宋朝也于此设立大宁监,《太平寰宇记》云:“在县西南山岭峭壁中,有盐泉,置镬煮盐。开宝六年置监,以收课利。”元明时期,宁厂盐业发达。宁厂不仅成为地区性经济中心,更为朝廷提供了大量税收。直到清朝,宁厂的盐业发展到了顶峰。据《四川盐法志》记载,康熙四年至乾隆三十七年之间,宁厂的盐灶多达三百三十六座,共计煎锅一千零八口,可为提供税银达二千二百五十七两之多。现在的盐泉出自于高出路面约五六米的岩洞之中。盐厂的工人对泉水洞口进行了扩建,泉水色白气温,流量充沛,奔流不绝。泉水的浓度随着季节有所变化,以至于过去每遇春夏雨多,灶即停煎,水放入河流,等到秋冬季节,卤盐至二三分,才兴灶煎制。泉水出洞以后,落入洞下三角池中。池中雕有石龙,泉水从龙嘴喷出,流到下池,所以当时又称“龙池”。接下来我们将走遍巫溪群山万壑
拍遍巫溪各个角落
宣传巫溪人文风情
扫描二维码,即可快速了解我们哦
视频宣传策划:15310500005(微信同号)
我们能提供的:
专业的短视频团队
制作精美
切合当下短视频流量风口
一流营销宣传团队
请持续关注我们哦
我们将带来更多好的作品!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美好心视界」,搜索「mhxsj20」即可关注。本帖最后由 心有宁溪官方 于 2019-3-27 09:49 编辑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
展开